说起保险,有些人往往会怒喷一句“大吉利是”,仿佛事先做好最坏打算,坏事就肯定会降临。
想当然尔,短期的旅游险,大概率会有更多人觉得自己不至于那么倒霉而嗤之以鼻。
但快快乐乐的出行,分分钟都有可能因没做好万全准备而惨成梦魇。
近日就有一对新加坡母女出国旅游,陷入了“保险要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48岁的单亲妈妈拉哈(Raha Rahmat)和她18岁的女儿艾米莉亚(Nur Amiliya Arba’a)日前到韩国首尔旅游。前者在旅途中不幸突发脑出血,住院费用高昂,迫使她们煎熬度过了“一生中最糟糕的假日”。
据亚洲新闻台报道,两人和同行的表亲一行人本月5日抵达韩国出外用餐后,拉哈回到住处就因头晕而躺在床上休息。女儿艾米莉亚返回房间后赫然发现母亲倒地不起,立即呼叫救护车。
急救人员抵达后发现拉哈左侧身体没有反应,血压也飙高,于是赶紧把她送往医院。
医院诊断拉哈为脑出血,恐有性命之虞,后者为此在加护病房住了一周左右。
直到12月19日,当地医院终于亮绿灯,允许拉哈回返新加坡。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她得全程躺在担架上。
紧接着,钱就成了最大的麻烦。
除了住院的2万新元费用,为了将拉哈医疗转移回新加坡,她们还得额外支付1万8500新元。
雪上加霜的是,母女俩都没有购买旅游险。超过3万8000新元的费用,让目前无业的拉哈和尚在求学的艾米莉亚母女两人手足无措。
同行的其他亲属四处奔走,除了询问新加坡驻首尔大使馆是否可用拉哈的公积金存款支付医药费,也试图联系拉哈在新加坡投保的保险公司,但被告知她所购买的个人保险并未涵盖海外的住院费用。
为了支应昂贵的医药费,艾米莉亚最后只好转向众筹平台Give.Asia求救。
所幸,她们成功在一周内筹集3万7000新元,比原先设定的3万5000新元目标稍多,足以用来支付医院及医疗运送相关费用。
透过新加坡中央医院工作人员,拉哈的家人也联系上提供医疗救援服务的“Hope Medflight Asia”。
拉哈最终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医疗人员的陪同下,于12月24日飞返新加坡,并被转送至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据悉,拉哈的身体一向健康,没有高血压,突发脑出血很可能是飞往首尔期间的气压变化所致。
事发后,她坦言非常后悔没有购买旅游险,自己原本认为这一点都不重要,但经历过切身之痛后,她希望能提醒其他有意出游的人们:
“别因以为不会出什么大事而不买旅游险,因为气压有时会有影响你的脑部,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的人更要小心。”
《新明日报》在今年7月也曾报道,一对狮城情侣开开心心展开韩国8天自由行,岂料抵达首日便双双确诊冠病,结果花了3000新元旅费,却只能待在在饭店隔离7天。
行程泡汤了、扫兴了,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有购买旅游险。
在正常情况下,这类旅游行程中断都能获得保险公司赔偿。旅游兴致没了,但金钱损失多少能弥补一些。
这两起事件带来的启示,是天有不测风云。快乐出游前,最好还是先为可能发生的不幸做好万全准备。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一趟原本兴致勃勃的旅游,是否会因为哪些不可抗力因素而中断,随之衍生的附加费用会不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不是劝你别去韩国蛤,两则新闻的主角只是碰巧都在韩国遇上衰事)
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GIA)发言人指出,根据不同保险内容,旅游险可以保障行前、旅游期间甚至是旅游后的潜在损失。
旅游险也可让受保人享有24小时海外紧急热线服务,一旦碰上语言障碍或较难取得医疗服务等问题时,这项服务随时有可能成为救命稻草。
再者,三年多的冠病疫情,也让大部分旅游险皆纳入了冠病相关保障。
尤其年底假期人人蜂拥出国,接下来中国国门打开也可能迎来一波新疫情,购买旅游险也算是买个安心,至少不必担心若不幸“中招”而可能衍生的医疗及隔离费用。
该发言人甚至建议,即使只是去一桥之隔的马来西亚,哪怕是一天半天的行程也未雨绸缪,才是最妥当的做法。
早买早安心
概括来说,旅游险包含的保障可分为“必要”和“非必要”两类。
其中,必要保障基本上不外是海外医疗开销、全面冠病保障、旅游行程中断及可能造成的不便、紧急医疗事故疏散和遣返,以及全球紧急援助等。
非必要的保障则包括个人物品被盗窃或损坏、行李遗失和行程延误,以及信用卡被盜用。
涵盖范围不同的保险价格不一,公众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
同时,买旅游险最好切记一个原则:
宜早不宜迟。
买了安心,早买就能早安心。
最妥当的做法是一订好机票或旅游配套就接着购买旅游险。
这是因为行前有太多无法预测的事,例如家里人突然生病、自然灾害、旅游代理倒闭,甚至是旅游目的地发生动乱,都可能导致行程泡汤。
此时旅游险就能发挥作用了。
消费者可以有两种做法。
一是延后行程,并更改旅游险的受保时间。
或者干脆取消旅程,然后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