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骗子有年轻化迹象? 律师:别以为年纪小就能逍遥法外

更新:
2022年12月28日 20:25
年轻骗徒

电子商务诈骗案最多“死小孩”足迹

回顾2022年,新闻标题中最常见的关键词之一,不外就是“诈骗”二字。

从去年底延烧至今年初闹得满城风雨的华侨银行钓鱼短信诈骗案,到警方公布上半年诈骗案件和涉及金额皆有增无减,间中还不时会有媒体爆出,最近“流行”哪一类的新型诈骗手法。

在这些案件背后,也反映出一个令人惊讶,但也不算太意料之外的现象:

本地大部分骗徒年纪都不大。

最新警方行动:13岁诈骗案嫌犯落网

今年4月,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书面回复拉丁马士区议员杨益财的询问时指出,本地约半数涉及诈骗案的罪犯是年轻人

当时尚穆根说,因诈骗相关罪行被捕的30岁以下年轻人,从2019年的237人,暴增至2020年的509人,到了2021年则略降至493人。

部长也说,在这些案件中,年轻人一般都会充当钱骡,除了把个人银行户头或Singpass资料交由不法分子,也有人进行与诈骗相关的银行转账,从而获取佣金。

年轻骗徒
今年1月至10月发生的电子商务诈骗案中,近六成的嫌犯年龄为29岁或以下。(海峡时报)

警方数据也显示,聚焦电子商务诈骗案,今年1月至10月涉案被捕的嫌犯中,近六成的年龄为29岁或以下

期间,共有121人被逮捕归案,有56人的年龄介于20岁至29岁,还有15人年纪19岁或更小。

本月9日,警方发文告指出,在11月25日至12月8日为期两周的联合行动中,共有376名男女疑涉及诈骗案被捕,协助警方调查。

这些嫌犯共涉及超过1300起诈骗案,受害者被骗金额更是超过920万新元。

然而最吸睛的是却是这个数据:

最年长的嫌犯71岁,年纪最轻的竟只有13岁。

数码应用上假卖商品或门票最常见

科技火速发展是个好坏参半的趋势,不法之徒把它当做走漏洞的工具,想方设法看看能如何通过电脑或手机屏幕,“远程操控”受害者坠入骗局。

身为数码原住民,使用科技已成为了生活的必须,一些年轻人于是就动了歪念触法。

警方的资料显示,涉及电子商务诈骗案的骗徒,最常用的数码平台包括脸书、通讯应用WhatsApp、Telegram,以及网购平台Carousell等。

年轻骗徒
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网购平台Carousell寻找“猎物”。(新报档案照片)

除了当钱骡,年轻骗徒惯用的另一种行骗手法,就是在线上卖东西,如电子产品,或集换式卡牌(trading cards)和图形卡。一般就是把商品po上网,等钱进账后就人间蒸发。

卫达仕凯德律师事务所律师佩雷拉告诉《海峡时报》,如果“卖家”把货品放上网售卖,但没有意愿如期交货,已构成一种欺诈行为。

佩雷拉举例说:

“我们最近处理的一个案件中,涉案的‘卖家’以为,只要她售卖金额偏低的物品,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受害者即便没收到货,也不会为了几块钱去报警举报她……最终,还是有很多受害者告发她。”

在新加坡,若欺诈罪名成立,可被判处多达10年监禁及罚款。

此外,卖假门票或车票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案行为。

  • 2019年4月,一名24岁男子欺骗超过40名受害者,在网购平台Carousell向他购买韩国歌手演唱会的门票,涉及诈骗金额约3万8000新元。男子最终被判坐牢两年;
  • 一名27岁男子同样是在Carousell假卖“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VTL)巴士车票”,当他向三名受害者骗取近400元后就“人间蒸发”了,售票资讯也不见了。男子最终被判坐牢八周。

青年寻快钱门路,以为能免于刑罚

年轻骗徒
律师指出,嫌犯年纪尚轻,不意味着法庭就会对他从轻发落。(海峡时报)

谈及这些年轻嫌犯的犯罪心态,律师阿兹里·殷穆兰(Azri Imran Tan)认为,除了抵挡不了如此轻易就能赚快钱的诱惑,一些肇事者也以为,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并不严重。

他说:

“认为犯罪后也能轻易逃脱、轻松逍遥法外只是一种迷思。不要以为嫌犯年纪小法庭就会对他或她从轻发落,谁也没法保证这点。”

负责为罪犯进行辩护的阿兹里也透露,他的事务所今年处理的案件中,比往年出现更多的年轻客户(被告),最年轻的嫌犯年仅17岁。

他个人今年迄今已处理了至少20起年轻客户的案件,他们所面对的控状包括诈欺。

政府多管齐下,须预防的不只是骗子

诈骗案骗徒有年轻化迹象,为避免更多年轻人落入法网,本地社会其实不乏各种预防工作。

尚穆根早前曾指出,警方持续与学府合作,提高年轻人的意识,了解犯罪后需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年轻骗徒
在ScamBat游戏中,玩家可抽取对抗诈骗的卡牌,按策略躲避各类骗局,赚取积分并获取最终胜利。(警方提供)

除了举办讲座及预防罪案展览,警方去年也和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联合推出网络剧集,集中探讨怀疑自己被利用充当钱骡时,应如何应对。

警方还推出游戏机,只要回答预防诈骗相关的问题就能赢取神秘奖品,也制作了游戏卡分发给学校。

这些“预防针”的类型各异,不知能否取得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要应对年轻人犯罪,当局也需关注年轻人受骗:

今年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年满65岁的新加坡人,在诈骗案中更易受骗、年龄不超过25岁的国人多出一成。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