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鱼,象征年年有余,因此鱼是许多华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菜之一。
现在距离癸卯年(2023年)正月初一虽然还有段时间,但一些马来西亚渔商稍早前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时就给了一个善意提醒:
过年要吃鱼的话,现在就要买了,不然价格很可能在来临的几个星期内一涨再涨。
这是夸张,还是马国渔民在运用生意头脑,制造需求?
多个因素推高渔商成本
海鲜价格在农历新年期间上涨,早已不是新鲜事。
但单是今年,我国鲜鱼价格已经上涨了20%以上。
竹脚巴刹的一名鱼贩就告诉亚洲新闻台,马鲛鱼(俗称巴当鱼)今年七月的价格是每公斤15-20元,九月就上涨到每公斤20-25元。
新加坡的海鲜主要从马来西亚进口,而柔佛的海鲜批发商GM Seafood向亚洲新闻台表示,他们的成本最近因为各种因素而增加了:
1. 渔获减少:该批发商一名拥有20年捕鱼经验的渔船船长就表示,过去只要出海三天就能捕获20公吨的鱼,但现在要得到相同的渔获,就要出海五、六天。此外,柔佛一带鱼量大减,渔夫必须到100多公里外的关丹和登嘉楼等地,才能捕到鱼。
2. 燃油成本:渔船出海更久,意味着燃油成本随之增加。由于燃油价格也上涨了,GM Seafood负责人Gary Ko估计,公司的40艘渔船,每星期的燃油成本可高达32万新币。
3. 人力成本:由于渔夫的薪酬是按日计算,他们出海越久,薪金成本自然也增加了。
Gary Ko也估计,公司的成本增加了25-30%,利润也跌了三成,因此只好将鱼价调高15%。
还有,别忘了出海捕鱼向来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
气候变化不仅增加马国海域出现暴风雨天气的次数,让渔民难以出海捕鱼,气候变暖也造成表层海水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进而增加海水的酸性,影响海洋生物。
出海捕鱼须面对那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但经营养鱼场的渔农即使能够较好地控制鱼池的环境,也不见得好过。
马国海鲜批发商DTS集团直言,饲料占了他们成本的70%,而其原料——小麦和玉蜀黍——也因为俄乌战事而上涨,令吉近两年来贬值也加重了该公司的成本。
过度捕捞或是马国渔业最大挑战
但马国渔业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或许还是过度捕捞。
研究显示,马国部分海域的鱼类海群比起70年代,已经锐减96%。
在马国水域非法捕捞的外国渔船,也是造成马国鱼类大减的一个因素。
尽管马国执法单位多次采取行动取缔这些外国渔船,但仍难以根除非法捕捞的问题。
蚁粉过年前若不想付更多钱购买鱼类,或许真的该考虑在冰箱内腾出点空间,早点采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