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为了鼓励全民“抗糖”及预防糖尿病,卫生部长王乙康宣布,本地商家售卖的现泡饮料、泡泡茶等甜饮,菜单上须印上营养等级标签,糖分过高饮品不得打广告。
一个多月后,政府又再次号召国人,准备向另外一种调味料“宣战”:盐。
今年3月,卫生部在国会上曾揭露一组关键数据:
- 新加坡人每日平均钠(sodium)摄取量高达3600毫克,或相等于一个半茶匙的盐;
- 相较于国际卫生组织建议的日均2000毫克钠摄取量,多出近一倍。
卫生部当时也宣布,保健促进局将鼓励供应商及餐饮服务业,以低钠盐取代一般食用盐。
昨天(28日),保健促进局进一步透露这场“抗盐”大战的更多细节。
其中当局设下的最大目标,就是要在下来五年内,把国人的钠摄取量降低15%,即日均钠摄取量减至3100毫克。
保健局的全盘计划还包括:
下周起出售钠含量减少三成且价格实惠的较健康食用盐、确保商家售卖更多种类的较低钠含量酱料及调味料,以及推行长达几年的全民抗盐宣导活动。
我国11年前就开始向盐宣战
政府多管齐下,再度敲响“全民抗盐”的号角,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效?
毕竟这已不是我国首次“抗盐”。
红蚂蚁扒了扒资料,保健促进局其实早在2011年就曾向盐宣战。
保健局当年在发给媒体的新闻稿中说,新加坡人的日均盐分摄取量超标六成,而且高达六成的盐分是从食用盐及酱料中摄取。
保健局当时也透露,将会与业界伙伴合作,研发一种比一般食盐的钠含量少25%的较健康选择食用盐,目的是为了在2015年之前,把日均盐分摄取量超标的人口减少30%(从每10人当中的八人减至六人)。
相隔11年,同样是减少钠含量、推出较健康的食用盐,蚁粉会否感觉当局采用的抗盐方式,某程度上来看似乎有些“熟口熟脸”?
实际上,在这11年里,政府也曾推出多个相应措施:
- 从2018年起,保健局就为酱料制造商,尤其是那些供应给餐饮服务业的商家提供资助,让他们能重新调配商品以符合减少钠含量的标准;
- 2021年5月,在整体政府较健康餐会准则下,当局也推行低钠标准,要求所有被政府采购单位(government procuring entities)聘用的餐饮供应商,在烹调食物时一律得使用钠含量较低的食材。
这些措施背后的信息是相同的:呼吁国人适可而止,不是完全戒盐、而是少吃。
然而11年过去了,为何这个名为“盐”的敌人还是难以击倒?
答案或许是,道理人人懂,但并非人人想恪守。在痛痛快快吃香喝辣尽情享受当下时,许多健康意识自然而然就被抛诸脑后。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每三名年龄介于18岁至74岁的新加坡人当中,就有一名患有高血压,而钠摄取量过高就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另有报道指出,有鉴于疫情打乱了生活方式,部分国人的钠摄取量可能在这期间增加了。
政府唯有再次要求人民,在饮食习惯中减低盐分。
低钠盐淡而无味? 卫生部长保证“味道一样”
除了上述“信息式”的宣导,卫生部两大领导也用另一种方式鼓励人民“抗盐”:
直接吃给你看。
@ongyekung Blind taste test: Regular salt vs lower sodium salt. Let's see which tastes better. #healthiersg ♬ Kitchen Jazz (Restaurant Cafe Cooking Morning Food Show) - Sibviolin
王乙康昨天在Tiktok上传一段视频,内容是他与卫生部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拉哈尤轮流试吃两道菜。其中一份是用一般食用盐烹煮、另一份则以低钠盐烹煮。“盲测”结果显示:
即便以不同种的盐烹调,食物的味道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王部长最后也不忘向国人“推销”低钠盐:
“低钠盐”的成本高一些,每年至少会高出几元,但通过保健促进局的补助与津贴,我们会确保它的价格像一般食用盐那样实惠。一开始我们会先从小贩中心和餐馆着手。”
网民:什么都要减,还有乐趣吗?
有关当局如此劳师动众,又“软硬兼施”,誓“盐”要让人民的盘中餐不要那么重口味,不知国人准备好一起“参战”了吗?
有网民的第一反应是,他不爱吃平淡无味的食物。
“保健局要我们少糖、少油、少盐,那该如何享受用餐的乐趣?”
也有网民打趣说,有些人确诊后味蕾受影响,后遗症是食物吃起来“无味”,于是不自觉地加入盐及酱油等。
一名网民则建议,下来是否要开始征收盐税?
卫生部长王乙康今年初曾透过书面答复,说明我国会否会征收盐税。
“全球有一些国家针对钠含量过高的加工食物征税,包括匈牙利、墨西哥、斐济及汤加(Tonga)。卫生部会以此配合其他财政和监管措施进行研究,看看我们如何能帮助减低新加坡人的钠含量。”
看来,虽然不排除征收盐税的可能性,但或许暂时还不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