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胀本地学校食堂相继调高售价 摊主:只能持平不赚钱

更新:
2022年07月13日 20:23
食堂价格

物价涨,零用钱没涨

物价猛涨是今年以来最引起热议的民生课题之一。

本地咖啡店、食阁、餐馆业者的成本增加,不得不适时调高价格,让一些上班族感叹,物价上涨薪水却没涨是多么痛的领悟。

没想到本地还在上学的部分学生,也开始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多么痛的领悟”,钱包逐渐干瘪。

新加坡教育部本月2日宣布,近期已调整学校食堂价格的指导原则,鼓励校方定期调整食物价格以反映实际成本,同时确保食物品项负担得起。

食堂价格
在新指导原则下,所有小学、中学和初级学院的食堂食物价格涨幅顶限为1元。(海峡时报)

教育部上一次修订上述指导原则是在2018年。发言人说:

“食堂摊主若认为食物价格难以维持,可向校方提出方案,校方会根据指导原则评估这些要求。”

换句话说,一些学校的食堂可能会涨价。

实际上根据本地媒体进行的随机抽查,部分摊贩已经调高了售价:

  • 某所小学食堂售卖的板面,从2元7角涨至3元;西餐摊贩则把售价从3元调高至3元2角
  • 另一所小学的水果摊,一片西瓜从3角变成4角,一片龙珠果则从3角涨一倍至6角

据了解,在新指导原则下,所有小学、中学和初级学院的食堂食物价格涨幅顶限为1元。

调高售价,摊主也“未必赚钱”

食堂价格
教育部修订指导原则,但一些摊主坦言难以从中受益,甚至入不敷出。(联合早报)

教育部修订指导原则,希望能惠及学校的食堂摊主们,但一些受访摊主却坦言,在物价飙升的前提下,他其实难以受益,甚至入不敷出。

在三巴旺一所中学售卖西餐的罗斯米告诉《今日报》,自疫情暴发以来,食材货源的价格就持续上涨。

她举例说,一包两公斤的莫扎瑞雷芝士售价,已从去年的18元升至目前的24元,一包一公斤的冰冻鸡则从4元涨至5元4角。

今年5月,罗斯米获校方批准,允许她为含有芝士的食物涨价1角,但这个略微的调整还是不足以抵消成本的上升。

“根本没有盈利,我现在赚的只够覆盖我的薪水,以及支付我的员工,我没有太多存款。”

在英华学校(巴克路)售卖鸡饭的洛兹尼也有意向校方申请调高售价3角至5角。他说,一罐17公升的食用油要价60元,比去年多一倍。

“我需要应付成本,尽管我们希望为学生们保持价格低廉,我们自己也需要生存。”

成本增加还得兼顾食物营养 摊主陷两难?

食堂价格
食堂摊主售卖的食物和饮料,必须符合保健促进局规定的健康及营养标准。(海峡时报)

红蚂蚁上了教育部网站查询,学校食堂的月租介于5元至15元,实际租金取决于学校人数。

另一方面,要获选成为食堂摊主,也须具备几项条件,包括所售卖的食物和饮料,必须符合保健促进局规定的健康及营养标准;能在合理售价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服务与食物品质;也得遵循高标准的食物及个人卫生。

从上述两个环节就可推测,物价飞涨着实让食堂摊主近乎“难顶”,即使摊位租金便宜也于事无补。

与此同时,摊主还得顾及学生健康,让他们吃得饱也要能吸取营养,多些蔬菜、材料要新鲜,下锅的油是否也要较上等健康的选择(即更贵的那种)?这些考量,除了反映在端出来的菜肴中,也反映在摊主们的成本和售价里。

教育部:低收入家庭学生将获津贴应对物价上涨

食堂食物起价,“首当其冲”的就是学生。对那些零用钱没有“水涨船高”,或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一些负担。

食堂价格
来自低收入家庭且符合条件的学生,每周在学校消费的多达七餐,每餐可获得两元津贴。(海峡时报)

对此,教育部指出,校方会确保食物价格负担得起之余,也会为来自需要帮助的家庭的学生,通过教育部或校方支援的管道,提供他们优厚的津贴。

目前,来自政府学校或政府辅助学校的学生,若每月住户收入为2750元或更低,或者家庭人均月入为690元或更低,他们每周在学校消费的多达七餐,每一餐可获得两元津贴。

针对教育部修订指导原则鼓励食堂摊主调整价格,不少网民持反对意见。

有网民质疑,小学食堂的食物售价3元,对食量不大的小学生来说似乎有点太贵了。

也有网民同意说,能用“物以稀为贵”套用在小学食物价格的涨幅,售卖至少3元,分量还比邻里价格来得少,显然太贵了。

然而,也有网民理解教育部的出发点,即便调高食堂食物价格令人遗憾,但也情有可原。

他说,眼看过去一年来物价和熟食价格上涨,食堂摊主不可能在收入减少甚至亏损的情况下继续经营。

“在这般情况下,除非(摊主)选择不干,否则提出涨价也是没办法的事。”

也有网民建议,家长可针对这样的情况,给孩子一次机会教育。

“每个人的留言似乎体现出只有他们被波及,而食堂摊主收入很高。人人都会受通货膨胀影响,应该公平及明智地对待,家长也应为孩子灌输正确理念。”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