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读完心情变差不如眼不见为净 越来越多人选择不看重要新闻

更新:
2022年06月15日 19:57
负面新闻铺天盖地

负面新闻铺天盖地

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清?

过去一年各种令人沮丧的负面消息正在世界各地上演,例如已持续了两年,从担心害怕过渡到厌烦又不得不共存的冠病疫情,再如俄乌战事以及通货膨胀等,让越来越多人产生“鸵鸟心理”。

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周二(6月14日)发布的年度数码新闻报告显示,虽然大多数的受访者有定期阅读新闻,但其中有38%称经常或偶尔会主动对上述那些重要的新闻避而不看,这一数据比2017年的29%高了许多。

另外,约36%(以35岁以下者居多)称阅读这些新闻会使他们心情变差。不想看新闻的主要原因是报导重复性高,尤其是在疫情跟政治方面。

一名27岁的英国受访者告诉研究人员:

“我主动避免接触会令我感到焦虑,或可能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

“我会尽量避免去看有关死亡和灾难之类的新闻。”

其他人则表示,

新闻涉及很多他们宁可不去触碰的争议问题,或是他们无力改变的事情。

还有许多年轻人表示,他们认为那些内容难以跟进和理解。

这份报告的数据来自46个国际市场中的9万3432人。这个在线调查大概在2月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前完成。在那之后,研究人员又在5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问题更加深化。

人们对媒体的信任度下滑

负面新闻铺天盖地
(法新社)

研究报告说,在受访的国家中,有半数国家的民众对媒体信任度下滑,仅7个国家的民众对媒体信任度上升,与疫情期间得出的研究结果大不相同。

整体来说,外界对媒体的信任度,从疫情期间44%,小幅下滑至42%。

美国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最低,仅26%。

新加坡的情况没那么糟。民众对新闻的信任度去年达到顶峰后,今年略下降至43%,但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该报告中写道,

乌克兰危机以及冠病大流行提醒了人们,准确、公正、尽可能接近真相的报道的价值。但我们同时也找到证据显示,新闻的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多数新闻的“报忧不报喜性质”、看完后令人感到无助且无力改变、加上网上“有毒”(toxic)的辩论,都让许多人选择暂时或永久避而不看新闻。

然而,欧洲目前出现了战事,加上大规模的难民危机,都加剧了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更别忘了气候变化的威胁也在日益逼近,这让大家在全球范围内感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可靠信息、谨慎的新闻内容以及经过深思熟虑的辩论的需求,从未像现在如此强烈。

人们对那些能够鼓舞人心、让大家对更美好的明天抱持希望的故事的渴望,也同样强烈。

大家都去哪里看新闻时事?

负面新闻铺天盖地
(联合早报)

研究也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不通过传统媒体获取新闻。

每周有多达78%的18至24岁群体是通过新闻聚合器(aggregators)、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访问新闻。

在这个年龄层,40%的人每周使用TikTok(抖音海外版),其中15%的受访者说,他们是通过TikTok查找、讨论或分享新闻。

在新加坡,社交媒体方面的新闻消费模式也似乎正在发生变化,有39%的人使用WhatsApp看新闻,39%则通过面簿浏览新闻,而使用Telegram(18%)和Instagram(17%)看新闻的人,正在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Telegram在新加坡也越来越受欢迎。不过它也面临着用户通过传播“假新闻”来吸引追踪者的问题。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