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工厂”,全球很多产品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的标签。但在冠病疫情期间,这座世界工厂的生产步伐却受到拖累,供应链几近中断。
缺少部件或是无法发货的外国商家们,只好想办法变通寻找替代供货方。于是,成本相对低廉的亚细安国家的工厂就在这场供应链危机中开始发光发热,分走了很多原属于中国工厂的订单。
中国抗疫措施或影响投资者信心
冠病疫情导致奉行“清零政策”的中国在经济上近乎停摆。一向依赖中国的外国企业不得不急忙转向东南亚国家,寻找电子产品、金属和服装等的替代生产来源。
苹果公司今年五月宣布,中国各地的封城措施拖慢了产品的配送服务,导致该公司三月至六月间的亏损额高达80亿美元,相等于旗下iPad平板电脑一个季度的总销售额。
苹果自然不能忽视这项巨额亏损,总裁库克(Tim Cook)就告诉分析师:
“我们将继续优化(生产线)。”
除了中国,苹果产品也在印度、美国和越南的工厂内生产制造。库克言下之意就是,苹果公司可能将生产线转移到更靠近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地点,节约成本。
供应链顾问公司YCP Solidiance的管理合伙人Pilar Dieter则告诉《海峡时报》,上海最近的封城措施,造成许多外派人员“受困”而无法工作,许多工厂也由于缺少部件而被迫停产。这些因素造成许多外企向它们咨询,该如何将业务移出中国。
单在上周,特斯拉(Tesla)就称,已减缓上海工厂生产汽车的速度。丰田也因为中国生产的汽车零件部位无法准时送达,只能暂停日本八家汽车工厂的生产线。
巨额投资流入东南亚各国 但好景未必长久
东南亚则是另一幅景象。
在强劲的电子产品与布料出口的带动下,泰国今年三月的出口额创下28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马来西亚4月份的电子产品出口也增加了20%,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量则增加了50%。
印尼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在今年首三个月增加了将近三分之一,达到103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金属、机械和采矿等领域。
芯片制造商英特尔(Intel)也在去年宣布,将投资数百亿美元在越南和马来西亚设厂,分别生产5G手机零件和进行芯片封装。
印尼在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领域更是取得不俗的成绩,吸引来自韩国和台湾等地的制造商,投资总值约260亿美元在当地设厂。
马来西亚半导体工业协会主席王寿苔点出了这些公司投资东南亚的原因:
“中国各地的封城措施造成供应中断,这一切都是企业为了降低和平衡风险所采取的行动。”
然而,中国供应商网络、技术之成熟,以及国内市场的庞大,在外企眼里都是不容小觑的优势。封城措施一旦解除,外企将投资转移的东南亚地区的计划,会不会就此喊停,谁也说不准。
能不能好好把握眼前的机遇,把它转化为长期的经济优势,就看亚细安企业能否各显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