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4月1日放宽边境防疫条例后,不仅入境旅游人数与日俱增(樟宜机场访客人数4月份已恢复至2019年冠病疫情暴发前的40%),就连本地医疗业者也注意到“生意”越变越好,来自外国的病人回流不少,医疗旅游明显有所起色。
本地医疗业者告诉《海峡时报》,近来有越来越多国外病患来新治病,但未透露具体增长人数,只表示这些病患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越南以及老挝。他们主要前来本地私人医院寻求治疗。
根据银河—联昌研究的最新报告,本地私人医院2021年的住院人数比起2018年和2019年分别低了12%和15%。住院人数下降极有可能是外国病患减少所致。
伊丽莎白医院骨科中心总监兼骨外科顾问医生邱恩典告诉《海峡时报》,虽然他的病患大部分是本地人,但海外病患人数在过去两三周已有所增加。
新加坡医疗集团癌症中心医务总监兼肿瘤内科顾问医生黄醒荣则形容说:
“外国病患入境人数的大幅度回弹相当显著。”
他有留意到,新加坡及印尼去年12月启动疫苗接种者旅游通道(简称VTL)后,只有零星的病患来新。4月1日放宽条例后,印尼病患就爆增。
半数医疗旅游病患来自印尼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在国际市场上向来极具竞争力,医疗水平高于邻国。在本地七家私人医院当中,有五家获得医疗评审机构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的认证。
虽然医疗费较高(一般比当地国家贵上一倍,还得另外支付机票及其他费用等),但本地医院依然以优质服务取胜,在疫情前已经是相当受欢迎的医疗旅游目的地。
然而自2020年3月疫情变得严峻之后,我国就禁止所有国籍的短期访客入境新加坡或在我国转机,打乱了外国人来新看病的计划。现在,这个医疗旅游板块又逐渐恢复至疫前状态。
红蚂蚁查了查新加坡旅游局网站,截至2019年9月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会接待50万名医疗旅客。其中超过半数来自印尼,每年约有25万名印尼人来新接受医护治疗。
旅游局也透露,每年来新的这些外国病患,除了进行例常健康体检之外,也有不少人前来进行心脏科、神经科、肿瘤科、眼科、器官移植、骨科及儿科等高端外科手术。
黄醒荣医生告诉《海峡时报》,医疗旅游需求回升,不仅是防疫放宽让“压后许久”的医疗旅客纷纷出国,或多或少也与外籍病患自身国家资源有限有关。
他透露,数名外籍病患告诉他说,他们的国家必须将医疗资源转而投入在抗疫上,因此难以获得如癌症等其他方面的医疗护理。
尽管如此,黄醒荣说,倘若外国人是为了治疗冠病疫情前来新加坡,他们依然会被婉拒。
业者盼更多中国籍病患来新
相比以往,本地医院如今的抗疫工作,确实已不再那么忙碌。
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以及王乙康部长早前都曾在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记者会上提到,本地这一波疫情已趋缓,不再对我国医疗系统构成压力。
新加坡IHH医疗保健营运总监杨圣明医生告诉《海峡时报》,该集团曾将逾半数普通病房“隔离”起来照顾将近6200名冠病患者。
“我们照料的最后一名冠病患者最近出院了,隔离区的病房也已‘解封’……目前,我们的医院开始有来自邻国的病患回流,包括马来西亚、印尼及柬埔寨等。”
据了解,外国病患在疫情前曾占IHH保健病患总数的30%左右。杨圣明说,外籍病患人数目前仍远低于疫前水平,但他相信人数会在下来几个月持续增加。
莱佛士医院发言人则透露说,自从本地边境重开后,他们留意到有更多外籍病患回流,尤其是来自印尼、柬埔寨和越南的病患。疫情之前,外籍病患占了莱佛士医院约25%的病患人数。
“我们预计在斋戒月结束后,一旦中国重开边境后,就会有更多外籍旅客来到新加坡。”
不过,邱恩典医生有注意到,有别于疫情前,外国病人在决定是否要出国接受治疗时,已变得比以往更谨慎。因此,为海外病人看诊时也延伸出“新常态”:
“之前,外国病患会直接来新,进行初次会诊。现在,我的很多病患会先透过视讯平台Zoom进行咨询,了解我们能为他们的病情提供什么样的治疗,再决定是否要飞抵我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