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国际教育的最新报告显示,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富人继续表现出对西方教育的信任,认为送他们的孩子出国读书,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等品质。
不过,跟以往不同的是,有更多的中国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学业有成后就回国工作,认为孩子回到中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胡润研究院与青苗教育集团联合昨天(22日)发布《中西合璧,文化融合——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
这份48页报告是中国业内首份聚焦后疫情时代,专门研究中国高净值人群国际教育需求变化趋势的白皮书,探索家长们在子女教育理念、需求上的变化,同时结合教育专家观点和建议梳理中国国际教育未来趋势和展望。
中国高净值人群,也就是富人,是如何定义呢?
家庭总资产至少要有1000万元人民币(200万新元)。
研究团队在2021年5月至7月期间对600余位高净值人群展开调查。他们当中有的是计划送子女出国留学,有的是自己拥有留学经验。受访者平均家庭总资产3400万人民币(680万新元),平均年龄36岁。
调查显示,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对国际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很高,近三成表示非常满意,六成表示满意。
中国富人认为国内教育缺乏培养独立思考?
中国富人们希望子女在接受国际教育后,成为独立思维者(71%)、责任担当者(67%)及问题解决者(53%)。因为这些能力在注重成绩的国内教育体系中是很难学习到的。
“子女教育”(76%)已成为中国富人关注度最高的话题。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指出,
相比家庭生活、工作、自身健康和财富拥有等方面,高净值人群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这表明富人在子女教育层面仍有更高的期待和提升空间。
他们之所以选择国际教育,目的以拓展国际视野(69%)和丰富人生阅历(64%)为主,其次是有利于未来职业规划(51%)、提升外语能力(51%)和学习海外新知(45%)等。
对这些高净值家长群体而言,商学(28%)是最受青睐的大学/研究生专业。其次是艺术/设计类(16%),医学(13%)排在第三。
而对于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人群而言,他们最青睐的大学/研究生专业的前三名分别是:商学(24%)、理学(15%)和工程学(14%)。
更相信中国经济的潜力,富人希望孩子“海归”
报告显示,尽管有送孩子出国的计划,但许多家长还是希望他们学成后能回国,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有利条件。
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59%)成家长希望孩子回国发展的首要理由。
国内创业环境良好(56%)排第二。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52%)及国内人才政策吸引(51%)也是过半家长希望孩子回国发展的原因。
在本次受访的,具有国际教育经历的中国人群中,有超过九成计划回中国发展或已经在中国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南华早报》说,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独立地思考,思想更开放,是很自然的,因为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所缺乏的能力。”
他说,希望孩子回国植根于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他补充说,家庭不同世代相互照顾的期望一直存在,特别是早前一胎制政策下,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不过,父母的意愿未必是孩子的想法。
家长都将孩子送去哪些国家开拓视野增广见闻?
报告显示,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四大传统留学国家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但随着中西关系的恶化,越来越多家长正在考虑其他欧洲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
不过,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21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国际生来源国,占比35%。但在疫情期间,在美中国留学生数量和在美就读国际生数量都下降了15%。
《2022胡润至尚优品—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子女留学目的地选择正在发生变化,考虑英国的比例从两年前的42%上升至50%。与此同时,考虑美国的比例则从54%下降至40%。
可以说,在考虑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时,富人们并不会因为两国关系不好而作罢,身体还是很诚实的。
疫情后,更倾向于在大学时才出国留学
研究也发现,疫情早期,由于边境关闭,许多海外学生面临回国困难,因此中国平均出国留学年龄从18岁上升至21岁。
报告总结说:
“疫情后,中国家长对子女出国留学的热情仍然很高,但低龄留学热降温,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意愿下降五成,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比例41%是上一年的8倍,上升到过去5年来最高,平均21岁出国留学,比上一年高出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