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萌生离去之意 紧跟中国大陆“清零”的香港恐失金融中心地位?

更新:
2021年11月03日 22:52
外企萌生离去之意 紧跟中国大陆“清零”的香港恐失金融中心地位?

“东方之珠”正在褪色

究竟该“与冠病共存”,还是坚持清零,全球多数重要经济体几乎都已有了定论。

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自然与中国大陆一样,成了坚守清零政策的异数。

不过,香港政府的这项选择,似乎在一步步侵蚀其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导致在港营运的外国企业撤离当地,转而迁往防疫措施已相对松绑的新加坡和韩国。

跟着北京走,早日与中国大陆开放通关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今年10月的一番谈话似乎预示着,港府“并不那么在乎”对其金融中心至关重要的国际商业活动。

当时她说,恢复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免隔离通关,比国际旅游和国际商贸来得更重要。

“中央要我们做什么措施、改善什么程序,我们全部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

换言之,中国大陆一日坚持清零,香港也将萧规曹随。目前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北京当局会在近期内改弦易辙。

港府认为,只要跟着北京走,就有可能早日和中国大陆开放通关。

林郑月娥定调,和中国大陆通关是重中之重。(法新社)

严格防疫措施让外资吃不消

香港在冠病疫情暴发后长时间维持着全球最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大多数国际旅客入境当地后,必须在检疫酒店进行14天至21天的隔离。

尽管如此,香港近几个月来仍不断收紧相关防疫措施,最新一例是从下周五(12日)开始,撤销绝大部分豁免检疫类别,包括取消一些商界高层豁免隔离的待遇。

在港外商对于当地相较于亚洲其他城市来得更长的入境隔离限制已多有怨言,认为港府此举将进一步赶跑国际商业与投资。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香港美国商会(AmCham)会长早泰娜(Tara Joseph)和欧洲商会主席高飞(Frederik Gollob)一致认为,香港坚壁清零的防疫政策将对商业情绪造成重大冲击。

美国商会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40%的商会会员坦言他们有可能离开香港。

另外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最新数字,以香港作为总部的美国公司数目按年减少一成至254家,为18年的最低纪录。

香港目前仍是全球防疫措施最为严格的经济体之一。(法新社)

新加坡、韩国或成外资企业下一站

早在冠病疫情暴发前,2019年民主派风起云涌的反修例运动,以及2020年7月开始实施的港版《国安法》,已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外资企业对港的信心。

如今,随着香港迟迟没有走向“与病毒共存”的道路,一些外企已开始讨论把业务迁往新加坡或韩国。

新加坡或韩国首都首尔将是这些外企的首选目的地。除了营商环境比政治体制日渐收紧的香港来得友善之外,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与韩国在防疫措施方面都已作出了大幅度的松绑。

其中,新加坡至今已经宣布和19个国家展开疫苗接种者旅游走廊(VTL),其中不乏美国、英国、德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

外界认为,作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竞争者,一旦新加坡等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国家得以控制疫情并持续开放,而香港却持续采取严格防疫措施,那后者的国际城市地位势必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被取代。

新加坡有望成为外企撤离香港后的下一站。(法新社)

坚持清零恐丢失金融中心地位

针对为何坚持和中国大陆“贴近”的清零政策,林郑月娥给的理由是,在香港设立公司的外国企业都在中国大陆有业务,因此恢复和中国大陆通关,让后者有办法从香港前往大陆视察和洽谈生意更为重要。

不过,一些分析则指出,这种做法的政治考量大于经济考量。除了可能因此丢失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最终也有可能落得两头不到岸,即不能与国外互开边境,又不能与中国大陆通关。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学者李兆波直言,即使香港和中国大陆恢复通关,通关初期必然会有限制,也会有熔断机制,经济效益未必会像港府宣示的那么多。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则认为,港府在思考防疫政策的有效性时,不应该忽略政策执行本身要付出的巨大社会经济成本。

“如果不把这些成本考虑在内,单从病例本身多少来看政策的有效性的话,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

他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将为其清零政策付出外资企业外流的经济代价,且清零政策执行的时间越长,代价越大。

上个月,林郑月娥在她任内最后一次施政报告中,曾哽咽表示“相信香港仍然是祖国的掌上明珠”。

由于政治局势丕变,香港也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大批香港专业人士移居海外,雪上加霜。

香港会否继续成为“祖国的掌上明珠”仍未可知,但其“世界东方之珠”的地位,恐怕已是岌岌可危。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