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离自给自足“口罩”又靠前一步!我国有“土生土长”的口罩了!
大家先睹为快,看看我国的第一条口罩生产线的内部实景,有没有一点点的小激动呢?
原来口罩生产线早在2月中旬就已经启动开始制造口罩了!
贸工部长陈振声今天下午在面簿上透露这消息,并解释为何迟了三个月才跟公众分享这个信息。一切都是因为协商敏感。
陈振声说:
“虽然我知道有很多关于我国口罩生产能力的谣言和猜测,但我们之前无法公开谈论,因为当时手术口罩全球需求量非常大,我们担心未来的生产线和原材料会被别人阻断。”
其实,总理夫人何晶早在2月就已经“泄露风声”。
当时她说,新加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ST Engineering,简称新科工程)今年2月将台湾的两条口罩生产线搬回新加坡,工厂空间已在筹备中。若一切顺利,生产线将能在2月底前建成,3月初取得生产证。
只是没想到,新加坡速度竟然如此之快,比预期起码快半个月。
不过,这个生产线的手术口罩主要用来供应本地的医疗人员的需求。
由于涉及口罩原物料和相关供应链等敏感的协商细节,陈振声也不愿透露本地的手术口罩生产量,仅强调他有信心,口罩产量将能满足本地医疗机构与前线人员的需求“好一段时间”。
至于一般公众的口罩需求,则主要靠可重复使用的口罩来满足。
陈振声在面簿写道,自2019冠状病毒疾病(简称冠病19)疫情暴发后,大家对我国的口罩供应策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新加坡是否打算建立国内口罩生产能力来满足国人的需求。
今天中午,他终于向本地媒体公布了政府在过去几个月里制定的口罩供应策略。
也就是:
1、二月中自制手术口罩
2、国内生产可重复使用布口罩
3、从不同国家进口
陈振声说,当疫情在中国爆发时,我们就预料到全球手术口罩将出现严重短缺,并意识到我们必须马上为医护人员储存手术口罩和N95口罩。
然而,尽管我们早些时候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了生产手术口罩的协议,但其中一些计划最终未能实现,于是我们迅速决定设立自己的本地手术口罩生产线。
他也透露,第一个新加坡制造的手术口罩是在2月中旬诞生,也就是机器运回新加坡的第二天。如果没有新科工程的努力和决心,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新科工程在这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本地的N95口罩将会继续出口
陈振声也补充说,
我们会继续在本地生产N95口罩,新加坡也将会继续信守承诺,履行对全球供应链的责任。这是我们必须建立的信任,让其他国家愿意继续在我国投资和设立生产线。
国内生产可重复使用布口罩
陈振声说,就在我们建立本地生产线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如果这场疫情持续一段很长的时间,仅仅依靠手术口罩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那时,我们开始与国内业者合作,开始生产和储存可重复使用的布口罩,并在上个月分发给每个居民。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也一直在与本地制造商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公司合作,继续改进可重复使用的布口罩的材料,使他的防护功能更高,以及更适合长时间佩戴。
这批“第二代”的可重复使用布口罩,不仅改进了布料的选择,也改进了设计。口罩考虑到过滤性、透气性和舒适性,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并经过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的测试。
它们将最快在5月底或是6月初发给本地所有居民,一人一个。派发期限也延长至三个星期,稍迟时候会公布分发的详情。
届时除了能通过淡马锡基金、人民协会的民众俱乐部等不同渠道获取,也能首次通过自动贩卖机全天派发,居民只要扫描身份证,就可直接领取。
从不同国家进口
陈振声强调,口罩不能单靠国内自产,政府接下来将多管齐下,增加各式口罩的库存,这包括从不同国家进口,确保供应源保持多元。
据《新明日报》报道,陈振声今天接受媒体访问时还透露,
之前供应给公众的手术口罩,得通过各种国外管道,甚至还得派人亲自到国外的工厂拿现金去购买,再运回来作为国家的库存。
陈振声在面簿的贴文文末写道,虽然我们在确保口罩供应量充足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我们并没有松懈。虽然一些国家的疫情已经稳定下来,我们不能排除再次出现感染浪潮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手术口罩等用品的需求可能会再次飙升。
“我们会继续为国人,特别是最需要口罩的前线工作人员,建立充裕的口罩储备。与此同时,我们将不断利用科技创新、克服挑战、建立可持续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