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班让轻轨故障频频 决策不当谁埋单?

更新:
2018年08月10日 16:49

摇一摇笔杆子、视角调一下,政府在“政治压力”下做的决策,随即可以变成政府“回应民意”的好事。所以,大家不要多想了,没有什么狗屁不通的“政治压力说”,全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基础建设统筹部长兼交通部长许文远上个月罕见爆料说,1999年开始运营的武吉班让轻轨是在“政治压力”下建成的,先有镇、才有轻轨,轨道弯曲“如坐过山车”,使系统承受许多压力。

此话一出,引起咖啡店阿伯们哗然。许部长早前向媒体发过一次脾气之后,接着又把武吉班让轻轨的“前身”和“今世”分清楚,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这让阿伯们很好奇,神秘的“政治压力”指的是什么?但半个多月来,一直没有答案。

神秘的“政治压力”源于何处?

终于,《海峡时报》昨天(2日)抢在国会复会前,刊登文章指点迷津。

位于西北一角的武吉班让新镇当时没有地铁列车穿行,居民必须搭巴士到最近的蔡厝港地铁站才能搭上地铁。文章说,“政治压力”源于武吉班让区居民向政府抛出问题,然后国会议员在闭门会议上向部长反映基层情绪或在国会中讨论过。所以,政府当时规划了两条轻轨线,一个在武吉班让,一个在波娜维斯达。1996年,政府宣布兴建武吉班让轻轨,波娜维斯达因为乘客不足而作罢。

换个视角看就没问题?

按该篇文章的思路,所谓政治压力,实为回应民意。这是一个水杯是半满还是半空的问题。主流媒体看到了决策中积极正面的“半满”。文章又说,许文远关于政府向“政治压力”让步而决定在20年前兴建轻轨的谈话,不应该让大家吃惊,政府的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时都在观察公众对政策的接受度,以判定是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文章还说,民主政治的设计就是要强迫政府回应选民的不满,“这经常都是好事”。

这就是笔杆子的神奇力量。视角调一下,政府在“政治压力”下做的决策,随即可以变成政府“回应民意”的好事。所以,大家不要多想了,没有什么狗屁不通的“政治压力说”,全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国会复会 交通部长缺席

昨天国会复会时,反对党工人党国会议员毕丹星想扒一扒武吉班让轻轨的事。许文远没有出席国会,出面接招的是教育部长(学校)及交通部第二部长黄志明。

据亚洲新闻台报道,黄志明没有直面“政治压力”的问题,也没有清楚说明武吉班让轻轨是在何种压力下建成。黄志明表示,当时规划和兴建武吉班让新镇时,政府没未有兴建轻轨系统的计划,后来将轻轨系统概念引进组屋区时,武吉班让地势高低不平,又很多弯角,运行久了,列车的集电靴常常移位,接不上电造成故障。

当毕丹星追问设计瑕疵时,黄志明说,设计是从一个“直线”的机场系统改装过来,以迎合组屋区“地势不平、弯角多”的需要。直的硬要搞弯,现在回头看,当年的决策过程是否想得不够周全?

亚洲新闻网上个月采访蔡厝港区前议员刘绍济博士时,他表示他“没有提出兴建轻轨”。刘绍济还透露说,“当建轻轨的想法提出时,我反对花费2亿8500玩建造。实际上,我建议专为巴士造一个高架桥。这能解决公路太拥挤的问题,也比较省钱。这个建议被拒绝,理由是轻轨是无人操作的”。

1996年,陆路交通管理局发布了一个具有前瞻性意义的《世界级陆路交通系统白皮书》,里头清楚表明我国将发展地铁和轻轨列车等以轨道为主的捷运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时任交通部长马宝山还在1995年2月率领一个交通考察团到欧洲。

官方当年积极推销轻轨

翻看当年《联合早报》的报道,官方也积极推销轻轨:

  • 吴作栋总理指出,为了应付国内对交通方面的需求,政府将建造以铁道为主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除了延长地铁路线之外,政府也将兴建轻轨列车,作为地铁系统的支线。要实现世界级交通系统有赖于全民的合作。(1996年2月11日)
  • 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陈庆炎博士形容武吉班让轻轨列车系统的动工,标志着我国公共交通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它为未来的轻轨交通系统设定了标准,也象征了有轨交通系统在我国所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1996年9月28日 )
  • 马宝山说,武吉班让轻轨将拥有考察团所看到的轻轨系统的许多特色,它的列车将会比地铁更轻及更宁静,可以开到更接近搭客的地点,让大家在不需要走太远的情况下,享受到最大的利便。(1996年4月14日)

在1996年的白皮书发布会上,一名记者问主持会议的马宝山说,政府列出这么多交通改善计划,是不是为近在眉睫的全国选举而发表?《联合早报》的报道这么描述:“部长听了笑笑说,他相信白皮书列出的一些中短期措施,对于即将举行的大选可能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白皮书不仅仅列出短期的交通发展措施,它也为关系未来国家经济的交通,订立一个整体的发展方针”。

大选后来在1997年举行。行动党收复失地,夺回武吉甘柏和义顺中这两个单选区,总得票率提高至65%,比前一届的61%高出四个百分点。1991年的选举,由吴作栋首次领军的行动党失掉四个议席。

赶鸭子上架后亡羊补牢?

为了推动陆路交通设施达到世界级的水准,同时给偏离地铁线的武吉班让提供“最后一里路”的接驳服务,政府确实也煞费苦心。但现在回看,武吉班让作为我国第一个建造轻轨列车系统的新镇,它的试验并不算成功,甚至传出过不排除停用整个系统。这也说明交通规划工作很不容易,如果不与新镇同步发展将面临诸多难题。而每当轻轨出问题时,今年至今就发生至少五次,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当年武吉班让轻轨是否有赶鸭子上架之嫌?若是,当年的决策不当由谁埋单?

毫无疑问,18年来都由居民埋单。当然,政府也给了个好消息。今年底将为武吉班让轻轨系统翻新工程进行招标,希望提高轻轨的可靠性,招标结果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公布。但与其再说这是回应民意,更贴切地应该说,为当年的决策不当而亡羊补牢吧,即便已是漫长的18年后。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