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克拉运河五年内营运?太厉害了

更新:
2018年08月10日 16:55

狼,这次真的来了?

300多年传奇历史的克拉运河故事,时不时就会被媒体翻炒成一段段牵涉大国博弈的现代演绎。这一次,轮到日本媒体操刀,把一锅冷饭炒得热腾腾。

《日本经济新闻》本月7日报道称,尽管泰国现政府曾否认会重启克拉运河项目,但该报获悉,泰国一些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退役将领、政客、学者和商界精英正敦促其改变主意。

报道还说,这一组说客组建了一个名为“泰国运河研究和发展协会”的组织,并于去年同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和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实地调研了工程路线图。克拉运河不属于中国“一带一路”大战略项目,但这家中企将扮演调研工作的“金主”角色。

报道还称,退休将领还从泰国军方租借直升机,对可能开挖的运河河道进行空中勘察。他们敲锣打鼓地游说,据称已获10万支持者签名,未来还希望举行全国公投,以争取全泰国人民的支持。    

这组说客还计划,在9月于曼谷举行的一个国际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他们的观点。到时,泰国副首相曾汉光将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报道还说,如果泰方同意进行克拉运河可行性研究,可以争取在五年内让这条运河投入运营。

厉害了,五年内就要运营?

五年?是眼睛看错,还是耳朵听错?工程五年内就能开始运营了?之前不是有报道称,这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方巴拿马运河”,长135公里、宽450米,水深26米,工程十分庞大复杂,施工时间要长达15年左右吗?我们说的是同一条运河吗?

开凿运河,谁埋单?

《日本经济新闻》称,克拉运河工程造价280亿美元(约382亿新元)。如果能说服泰国首相巴育批准有关克拉运河的可行性研究,该运河可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那里获得大部分建设资金。

所以,这是中国埋单的意思?

此外,一个特别经济区将围绕运河而建,再加上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工业区及建城造岛等等,全部加起来的费用约220亿美元(约300亿新元)。报道称,这将能为泰南制造250万个工作机会。泰南有约1000万居民,相当于每四个泰南居民中,有一人能在这里找到工作。

这个计划能让泰国政府不心动吗?当然,泰国长期以来一个很大的顾虑是,克拉地峡所在的泰南地区历来怀有二心,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长期存在。一旦在此地区开建运河,相当于在马蜂窝里施工,将泰国一分为二,因此克拉运河的项目长期以来只停留在一个“讲”字。

中国学者:泰国政府从未否定克拉运河计划

不过,据中国《环球时报》引述中国的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庄国土说,泰国政府在克拉运河项目上的态度是不积极的,但从未否定。庄国土五次主持中泰战略论坛,参与克拉运河的议题讨论。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克拉运河项目也引起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亚多个国家的注意,同时日韩两国也有多家机构和企业参与该项目的研究。看来,克拉运河的“朋友圈”是越扩越大了,是因为人多好商量、人多好办事?

用克拉运河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

中国入门网站搜狐网刊登的一篇文章认为,泰国这些退役将领极力推动克拉运河项目的活动,相对于中国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不但可以破解困扰中国多年的马六甲困局,削弱美国利用马六甲海峡遏制中国的战略,还可通过让日韩两国参与运河工程,以此来加剧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的矛盾,最终彻底粉粹美国利用南中国海问题遏制中国的图谋。

这就是重点了。中国舆论常挂嘴边的是,克拉运河对中国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摆脱美国的战略遏制。因为克拉运河一旦开通,船只就不必再穿过马六甲海峡了,可直接通过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

不过,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张明亮不同意上述看法。《联合早报》曾引述张明亮分析称,马六甲海峡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个国家共管,克拉运河如果建成,极可能由泰国自身管理,“如果说担心受制于他国,那是受制于三个国家还是一个国家的风险更高?”

被甩开几条街,新加坡没得玩了?

每一次“克拉运河要开凿”的消息震动四方后,新加坡一定躺着中枪。因为分析大多认为,一旦克拉运河开通,船只就不再穿过马六甲海峡,航程将缩短约1200公里,可节省两至五天的航运时间,这必然将冲击新加坡港的货运吞吐量,甚至是掐住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不过,一切并不那么悲观。《联合早报》曾报道称,有航运业界人士估计,克拉地峡开凿后,大约也只有三成左右的船只不走马六甲海峡而改道通过克拉运河。那些不必中转、直接运送到目的地的散装货船,或许会选择使用克拉运河,集装箱船仍将继续经过马六甲海峡。

我国李显龙总理2015年在电台节目中回复公众提问时,也气定神闲地说:“新加坡海港的竞争力不只是地理环境,也在我们的效率、运作能力、成本低廉,所以很多航运公司都用新加坡作为转货口。”

狼来的故事永远说不完

淡定、淡定再淡定。打铁还需自身硬。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继续把别人甩开。

狼来的故事说完了,但永远也说不完。类似介于现实与魔幻之间的传说,永远是炒新闻的好素材,但它也可能永远停留在“炒”或“吵”而已。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