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大不如买小? 新加坡较小房型组屋越来越抢手

更新:
2024年12月30日 23:00
买大不如买小? 新加坡较小房型组屋越来越抢手
人口变化让国人的组屋偏好也改变了?(联合早报)

未来可能变常态

记得小时候,长辈们常会透露出对房子越大越好的期待,然而,这套观念在当今新加坡社会,似乎已渐渐没了市场。

无论从交易量或转售价格来看,新加坡较小房型的组屋,即两房式及三房式组屋都有越来越夯的趋势。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和房地产公司橙易产业(OrangeTee & Tie)的数据,

本地两房式组屋的转售交易量在2020年至2024年间增加了90.7%;三房式组屋的交易量则在这四年间增加30%

相比之下,四房式组屋交易量同段时间的上升幅度较温和(27.7%)。

 

此外,两房式组屋的平均转售价格在2020年至2024年间增加45.4%,三房式组屋的转售价也增加了41%

四房式组屋同一时期平均转售价的涨幅为40.1%。

 

“买大不如买小”的现象,与新加坡近年来生育率下滑、迈入老龄化的趋势同步。

综合本地多位房地产专家分析,较小房型的组屋愈加受欢迎,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大因素:

  • 本地家庭规模普遍缩小;
  • 社会老龄化,年长者的数量及占人口比例持续增加;
  • 生活成本压力上升

家庭少子化

近年来,新加坡社会风气转变,国人保持单身的状况越来越普遍,即使结婚成家,不少夫妻也选择只生一个孩子或干脆不生。

过往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形态渐渐旁落,本地住户的家庭规模慢慢“缩水”。

10年前,新加坡组屋住户的平均规模是每户平均3.37人,到了今年,每户平均人数已降至3.04。

除转售市场火热,据《联合早报》报道,在今年10月的预购组屋销售活动中,几乎所有二房式灵活单位都超额申购,显示本地单身者的强劲需求。

栖身之所,大不一定好,刚刚好就好,在国人家中人口较少的情况下,较小房型的两房式及三房式组屋自然更受青睐。

两房式灵活单位
两房式灵活单位受年长者和单身者热捧。(联合早报)

老来大屋换小屋

新加坡年长人口越来越多,是较小房型组屋更受欢迎的另一缘由。

一些年长居民基于各种原因,选择大屋换小屋。

一方面,出售大屋买小屋的差价,能让他们从中累积更多退休资金,支持日后的生活开销。

另一方面,较小的居住空间更容易打理,水电费也更低,还便于老人家在家中行动。

政府也从2015年起推出不同屋契年限的两房式灵活单位,据统计,选购两房式灵活单位的年长者当中,有约九成选择了15年至45年的较短屋契。

人口
人口老龄化使大屋换小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联合早报)

房价低、装修费便宜

两房式及三房式组屋受欢迎的另一因素,还是和钱有关——预算考量。

ERA产业主要执行官林东荣告诉《海峡时报》,新加坡两房式组屋的中位数转售价从2020年年末三个月的23万8000新元,涨至今年10月至12月的35万3000新元;三房式组屋的中位数转售价则从在同时期从30万8000新元涨至43新元。

相较之下,四房式组屋在今年最后三个月的中位数转售价已达到61万5000新元的水平。

因此,相对便宜的较小房型组屋对消费谨慎的买家会更有吸引力。

据《海峡时报》引述的几位房地产经纪说法,也有一些年轻夫妇在本身持有的预购组屋达到最低居住年限(MOP)后大屋换小屋,以偿还房贷。

除了房价本身较容易负担,两房式和三房式组屋空间较小,所衍生的装修费用也相对更低。

本地家庭“原子化”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资料,家庭人数在三人及以下的本地住户过去10年增加了47%,从2013年的60万2200户增至2023年的88万2400户。

进一步细究,一人住户从2013年的24万3700户增至去年的31万5500户,增幅为30%;两人住户同时段从23万4100户增至34万4200户,增加了47%,三人住户从12万4400户增至22万2700户,增幅为79%。

相较之下,四人、五人和六人及以上住户则在这10年间都减少了。

不难想象,在现有社会趋势持续下,买大不如买小的现象应该会越来越普遍。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