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佳节不一定是其乐融融的时光,而是会勾起我们对逝世亲人的思念的日子。
这些思念有时会因为得不到解脱而形成悲伤(grief)。
但和我们熟知的假期忧郁症(holiday blues)不同的是,这种悲伤的情绪会围绕某一个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的人,而且情绪反应一般会比较强烈,例如,会出现极度情绪低落和对逝者表现出渴望团聚的感觉。
虽然悲伤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一些人会因为长期的沉浸于情绪中无法自拔,而导致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如果你在佳节期间也会感到悲伤所带来的不适,不妨参考以下的建议来缓解对亲人的思念。
逝者已矣,情感不断
首先,我们可以持续和逝者保持情感的连接。
很多人觉得,只有清明节和逝者忌日才可以思念亲人,但节日终究也就是一种纪念逝者的渠道而已。
我们平日里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来保持对逝者的思念。例如,和家人朋友一起参与逝者生前喜欢做的事,或通过日记和书信表达自己想说但一直没有机会表达的心里话。
悲伤的延续往往和我们害怕面对或急于结束对逝者的情感连接息息相关。悲伤的过程必须顺其自然,取决于各人的应对能力和身边家人的支持而定。
当我们可以面对并接受我们和逝者的新的关系时,悲伤也会随之消散。
什么是新的关系?那就是从实际存在到精神存在的转变。
一个人不会因为死去而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反之,精神存在是不灭的。想着逝者已经脱离了疾病的痛苦,又或者正在未知的彼岸继续祝福和保护着自己,那份感觉是真实且永恒,而且能够慰藉生者的。
别与愧疚感“纠缠不清”
第二,不要因为无法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悲伤而感到愧疚。
你可能在庆祝节日时,会在不经意间听到家人或朋友提到逝者,但因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大方的悼念而感到难受。
如果逝者是突然离世或以非自然方式死亡的话,一些不愿接受或怨恨逝者的情绪更会容易积压,形成心结。
那么心理上对逝者产生矛盾情绪正常吗?其实还真没有你想的那么不正常。
我们每天过日子,将生命到死亡看成是一条直线,彷佛医院里生病的人、新闻里看到的各种不如意之事,跟我们都没有太大关系。
当不可预料的事情或不可接受的结局发生时,我们会变得不知所措,犹如经历了创伤一般。我们身上和心上就像是多了一个无形的伤口。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把这个伤口的存在当一回事,只是埋藏在心里深处。
当我们的伤口被别人提起时,我们就会再重新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在这种循环中逐渐变得容易麻痹自己,甚至把死亡的发生归咎在逝者的身上。
这种心理矛盾,更因为逝者的离去而得不到解脱。你可以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疗伤,不必因为和别人格格不入而觉得难过。你和逝者的情感和回忆是独一无二的,和别人没有关系。
你的救赎就存在于这些记忆片段带给你的慰藉,以及你们之间那份情感所带来的意义。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悲伤也是如此。
只有爱可以疗愈一颗受伤的心
最后,悲伤提醒着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家人朋友。
有些人会因为亲人的离世,而忽略了其他仍健在的家人。
这种情况,无疑会让悲伤蔓延开来,让重整家庭变得非常困难。
佳节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我们所爱的、所珍惜的都好好审视一遍。
与其和家人疏离、独自悲伤,不如把生活中原本看得太重的东西抛开。名利、金钱、别人认为成功的人生轨道,真的都有那么重要吗?
有一些人会拼命去工作或挣钱,想从物质的世界得到弥补,但心里的空虚感却越变越大。你是否把自己的悲伤转化成对家人的哀怨,没有考虑到他们也需要你的精神支持呢?
悲伤本来就没有任何药可以吃,只有爱可以疗愈一颗受伤的心。
当我们觉得独自承受悲伤是勇敢的表现时,我们也同时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如果你觉得不知道怎么和家人朋友重新接轨,不妨可以尝试接触一些以悲伤为主题的互助小组(support group),从别人的经历中得到灵感。
或许,世界上比悲伤还悲伤的事,就是爱着你的人在面前,而你却看不见,甚至视若无睹。
诚如余华的小说《活着》所写的,
“人总会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即使被命运残酷对待,依然要选择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为他人也好,为自己也好,请尝试温柔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