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少付租金,年长者有个照应 跨代共居在新加坡行得通吗?

更新:
2024年09月30日 20:48
跨代
室友你好!(星洲日报)

另一种“家”的感觉

年长者退休后,若不想独居,就只能搬到退休村或老人公寓吗?

虽然新加坡不乏专为年长者打造的住屋选项,例如社区关爱组屋以及辅助生活设施,但说不定一些年长者也希望有个年轻的室友或邻居呢?

他们的愿望日后有可能实现。

国家发展部去年在“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的一场对话会上,向300名单身者收集有关住屋类型的意见,结果发现:

新加坡的年轻单身者并不排斥跨代共居(intergenerational co-living)的住房模式。

跨代共居,顾名思义,是让年轻人和年长者同住一个单位、一座组屋或一个市镇。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在对话会上说,这能让不同年龄的新加坡人在公共空间里相互交流和扶持,同时保有各自的私人生活空间。

“不过,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个试点计划在概念上能否引起大家的共鸣,再考虑是否进行。”

组屋
我的组屋几时才会建好……(海峡时报)

红蚂蚁第一个想到的是:如果年轻人是因渴望个人空间而选择搬出去住、不跟父母同住,那么他们会愿意跟素未谋面的老人同住吗?

参与对话会的31岁研究生袁小姐告诉亚洲新闻台,如果老少同住一个屋檐下,很可能会发生冲突,她认为同住一栋楼还比较可行。

既然国家发展部还未敲定具体采用哪种形式,不妨参考一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德国

别以为年轻人与老人同住,就得单方面扮演看护者的角色,打点老人的饮食起居。

相反的,这些年轻人也被爷爷奶奶们捧在手心,照顾得无微不至。

在德国埃森(Essen)就有一座名为“GeKu-Haus”的跨代共居公寓,名字的灵感来自德文的“Generational Culture House”(即“世代文化屋”)。

德国
位于德国埃森的这座跨代共居公寓有住房,有咖啡座,还有办公空间。(GeKu-Haus脸书)

公寓的一楼是咖啡座、二楼至五楼是住房、六楼是年轻人的办公空间;七楼则是让年轻人和年长者互动的客厅,里面的饮料和零食都是免费的。

有趣的是,客厅杯垫的正反两面写着不同的内容:

一面写着“请离我远一点”,另一面则写着“我对某某话题感兴趣,欢迎找我聊天”。

年轻人和年长者只要看一看对方的杯垫,就会知道是否方便上前攀谈,避免出现“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情况。

杯垫
发明这个杯垫的人是天才。(GeKu-Haus脸书)

当年轻人忙于工作时,长辈们会主动帮他们采买食物和日用品,放在他们房门外的篮子里。

当年轻人在工作上遇到问题或瓶颈时,长辈们也会充当“军师”指点迷津,利用过去累积下来的人脉写推荐信帮助他们求职。

GeKu-Haus负责人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说:

“年长者不一定只能是‘被照顾者’,他们也可以是‘照顾者’,通过为年轻人付出,感受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这对延缓老化有很大的帮助。”

日本

在日本大城市求学和工作的年轻人,往往负担不起高额的房租。

一些独居老人于是以低价出租房子给他们,既能减少独自生活的孤独感,又能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

住在东京的宫本幸一(80岁)丧偶多年,他在不久前将其中一个空房间租给25岁的大学生荒木良。

据《日经新闻》报道,两人有各自的生活空间,但客厅、厕所和洗衣机是共用的。

虽然年龄相差55岁,他们几乎无所不谈。

除了约定每周至少一次共进晚餐,他们也利用墙上的白板沟通。不论是外出或休息,都会给对方留言分享近况。

跨代
又到房东与房客每周一次的晚餐之约。(日经新闻)

台湾

跨代共居在台湾也称为“青银共居”,最早开始试行的是位于台北市的阳明老人公寓。

住在这里的年长者都超过80岁,而且都住了至少10年。

与他们同住的年轻人则不到20岁,来自公寓附近的中国文化大学。

由于阳明山一带的租金偏高,老人公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负担的居住空间,月租只需3000台币(约121新元)

阳明老人公寓副主任陈淑芬告诉中央社,其中一些学生离乡背井来台北念书,因此很向往与老人家一起生活,感受家庭的温暖。

但学生在入住前必须先了解老人公寓的生活作息。

“长辈们觉得晚上9点睡觉就是‘晚睡’,但学生们觉得凌晨之后才算晚。这种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让彼此的生活有了调剂。”

跨代
学生备料,长辈下厨,合作无间。(阳明老人公寓网站截图)

对社会有所贡献 有尊严地老去

学者认为,跨代共居模式要在新加坡落实,需要的是心态上的转变。

新加坡社科大学应用老龄学系主任Kelvin Tan提醒,外国的成功案例拥有的不仅是良好的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社区,并制定合适的项目去完善它。”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研究员Chia Hui Xiang指出,这些项目也应该让年长者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或分享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在新加坡,我们往往把年长者视为需要援助的受益者,但他们其实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只有改变想法,才能帮助年长者有尊严地老去。”

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跨代共居必然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现阶段来看,这种住房模式或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但有多一个选项总是好的。

刚在上个月结束招标的亨德申路98号,相信将是新加坡首个跨代共居住宅之一。

这座国有产业原是达善小学的校舍,附近除了有公园、巴刹和熟食中心,还有托儿所、养老院和城市农场。

这个社区日后将如何加强不同世代之间的凝聚力,打造一个亲乐龄的共享居住空间,让红蚂蚁很是期待。

住宅
原是达善小学校舍的亨德申路98号,将改造成共居住宅。(新加坡土地管理局)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