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去动物园,就能在公园或街上“野生捕获”动物,对许多在城市里长大的新加坡人来说,既刺激又新鲜。
两个星期前,直落布兰雅组屋区的一个树洞里出现两只猫头鹰雏鸟,就吸引了上百人围观,搞得附近居民不胜其扰,甚至惊动警方到场维持秩序。
国家公园局随后在树周围拉起封锁线,并张贴告示提醒公众观鸟时保持一定距离。
原来这两只猫头鹰是新加坡常见的巽他领角鸮(Sunda Scops Owl),只不过它们平时都在树林里栖息,鲜少出现在住宅区等开放场所。
常见的品种都能引起那么多关注,更别说是稀有的濒危动物了。
过去几个月,这些动物的照片和视频都曾在社媒上疯传,蚁粉们认得出几个呢?
莱佛士叶猴
在哪里出现: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
去年10月,安装在武吉知马生态连道(Eco-Link@BKE)的相机捕捉到一个“稀客”的身影:
国家公园局指出,这只莱佛士叶猴(Raffles’ Banded Langur)最后一次出现在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是在1987年。
莱佛士叶猴在1980年代一度仅剩10只,如今虽已增至70只,但仍属“极度濒危”品种。
它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南部森林的特有物种,主要以叶子和其他植物部位为食。
除了胸前的白色条纹,成年叶猴全身的毛发都呈黑色。相反的,叶猴宝宝的毛发是灰白色,肩背上有一纵一横的黑纹。
不幸的是,莱佛士叶猴在横跨森林和马路时,特别容易遇上交通事故。
从2017年至2023年,就有四只叶猴被车撞死。
为了让它们能够安全穿行,公园局在旧汤申路上段增设绳索桥,并在汤申自然公园种植更多植物,把周围的树冠连通起来。
据新加坡和英国的研究人员预测,未来15年,莱佛士叶猴将倍增至150只以上;到了2071年,预计可增至超过240只。
虽然增长缓慢,但也算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马来穿山甲
在哪里出现: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乌敏岛、德光岛
去年7月,一名空军人员在杨厝港公园捡到一只马来穿山甲(Sunda Pangolin),不但偷偷带回家饲养,还在Telegram群组寻找买家,想趁机捞一笔。
没想到,这段故事竟然出现了类似经典香港电影《无间道》的情节,最后成交的买家竟是国家公园局的卧底。
真是峰回路转,大快人心啊!
马来穿山甲是新加坡非法走私野生动物的最大受害者,占走私总量的两成。
穿山甲的鳞片在亚洲被视为珍贵药材,但根据医学研究,鳞片的成分只有角蛋白,与人类的头发和指甲无异。
被起获的穿山甲通常会送往新加坡动物园,如果健康情况太糟,就只能人道毁灭。
万态保育集团指出,每年约有20只穿山甲因各种原因,被送到动物园的兽医中心救治,一般轻伤很快就能放归野外。
同莱佛士叶猴一样,当穿山甲成年离群,或是到了交配季节,只能冒险越过马路,但由于行动缓慢,死于车祸的概率颇高。
穿山甲生性温驯,主要的食物是蚂蚁和白蚁,据说一年可以吃掉7000万只昆虫!
公园局在自然保护区保留倒下的树木和枝干,正是为了引白蚁“自投罗网”。
穿山甲披着一身“黄金甲”,基本上没什么天敌。或许,它们在新加坡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吧?
黄冠鹎
在哪里出现: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武吉巴督自然公园、乌敏岛
大家都知道鸟儿爱唱歌,若要选出“歌王”,肯定非黄冠鹎(Straw-headed bulbul)莫属。
但也因为歌声太美,使它们成为人类非法捕猎的头号目标,在东南亚的黑市贩售。
在黄冠鹎的“大本营”——泰国、马来半岛、爪哇和婆罗洲森林,已经很难找到它们的踪迹。
全球仅存的1700多只黄冠鹎,就有三分之一在新加坡落户。
多亏新加坡杜绝非法捕猎,加上近年重植树林,黄冠鹎才得以安居,并开始出现缓慢复育的迹象。
新加坡有13种鹎,黄冠鹎是当中体型最大的,但它黄褐色的外表相当平凡,在树林中不容易被发现。
(明明那么低调,为什么又要天天鸣唱引起注意呢?)
原来黄冠鹎也有各自的“地盘”,大展歌喉是为了划清界限,警惕其他同类。
蚁粉下次到武吉知马或武吉巴督晨运,不妨竖起耳朵,或许就会听见它们美妙的歌声!
新加坡溪蟹
在哪里出现: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武吉巴督、武吉甘柏
说到新加坡独有的螃蟹,相信多数人会想到辣椒螃蟹或黑椒螃蟹。
但红蚂蚁要介绍的是一种不能吃的珍贵螃蟹——新加坡溪蟹(Singapore Freshwater Crab)。
究竟有多珍贵?
它是全球百大最受威胁的极危物种之一,目前数量不到1000只。
新加坡溪蟹习惯在原始的山林溪流间“安家”,但这类地形在新加坡本来就稀少,只有武吉知马一带较为适合。
溪蟹主要在夜间活动,以植物碎屑和溪流软泥中的蠕虫为食。
不过,溪蟹妈妈在孵卵期间是不吃不喝的,一旦怀孕就会离开溪流,到地面上找个石缝躲起来两个月。
等到幼蟹全部孵化,溪蟹妈妈才回到水中,把它们释放出来。
刚孵化的幼蟹身长仅3毫米,成年后也只有20到30毫米,在充满变数的野外环境中更显脆弱。
国家公园局于2018年首次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成功繁殖新加坡溪蟹,并将它们放归野外。
不过,由于它们的体积非常小,生态和习性鲜为人知,对野外考察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红蚂蚁觉得,新加坡溪蟹也很适合当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柔佛的“友谊大使”。
为什么?答案就在它的学名里:
Johora Singaporensis。
在面积仅734平方公里的小岛国,要实现城市人与野生动物的和平共处,永远是一项严峻挑战。
但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就能把一个物种从濒临灭绝的边缘拯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