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在英语和新式英语(Singlish)和华语之间转换自如的你,最常使用的新式英语词汇是哪个?
乌克兰人创办、办事处设在美国的语言学习公司Preply今年1月至2月期间,对1500多名年龄介于16岁至50岁之间的新加坡人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新加坡式英文(Singlish)以及Z世代俚语的理解和使用,从而探讨人们在学习新俚语时可能面对的挑战。
这相信是针对新式英语的首次调查。
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会在某些情况下用新式英文,33%表示几乎每次对话都会用到。
但更有趣的是,调查也发现,最多人理解的Z世代俚语,竟有65%的受访者承认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人人皆知的“Alamak”
调查发现,“Alamak” 是最多人懂得使用的新式英语词汇,66%的受访者能在句子中使用它。
“Alamak”其实是表达绝望的马来语单词,中文可以译为“妈呀、哎呀、我的天啊、糟糕”。
用法如下:“Alamak! I lost my wallet!(妈呀!我的钱包丢了!)。”
美国流行天后泰勒丝(Taylor Swift)展开“The Eras 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每到不同国家和城市演唱经典分手歌曲“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时,中间有一个桥段是泰勒丝对着前男友说“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而伴舞卡梅伦·桑德斯(Kameron Saunders)就会按着当地的流行用语接话。
桑德斯首晚秀出的新式英语词汇是“no lah”(不要啦)、第2晚用了“siao ah”(疯了)、第3晚完美诠释了“walao eh”(表示很惊讶或失望),第4晚则选了“Alamak”,第5晚是“wah piang eh”(意指“天啊”),第6晚也是最后一晚,说的是“Hannor, Abuden”(啊,不然呢?)。
有了泰勒丝的“加持”,说不定“Alamak”会走得更远,冲出亚洲。
Preply语言专家Sylvia Johnson说:
“尽管不同的环境和年代对俚语的态度不同,但不可否认,俚语在语言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当地俚语是学习一门语言和融入当地人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展示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也展示了这个人对文化的敏感度。”
Makan排第二
人气第二高的新式英语词汇也是马来词汇,就是指食物或者吃饭的“makan”。
如果有人问你“makan already?”,就是在问你“吃了吗?”而“what kind of makan do you like?”则表示“你想吃哪种食物?”
“lah”、“lor”、“meh” 和 “leh”排第三
语助词“lah”(啦)、“lor”(咯)、“meh”(咩) 和 “leh”(咧)竟然只排第三?
这些语助词几乎是每句话都能派上用场的,而且也是最容易学习的。
一提到新式英语,红蚂蚁的外国朋友第一个想起的也是这些语助词,所以凡是来新加坡开演唱会的明星,都一定会秀上几段带“lah”、“lor”、“meh” 和 “leh”的话,与本地粉丝套近乎。
其余上榜前10的新式英语俚语还有:
4、Paiseh,取自福建话“歹势”,表示不好意思或尴尬,通常有抱歉之意或描述尴尬的处境或心态。
5、Kaypoh(福建话),一般人会很直观地把它跟“鸡婆”划上等号,意思是爱管闲事。
6、Steady (英语)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指男女双方相处不错,恋爱感情稳定。“Stead”一词更是以往新加坡人用于追求对象的常用词,如 wanna stead(想要做我男/女朋友吗)。但在这个语境下用“steady”还是“stead”分分钟会暴露年龄,因为年轻人似乎多数不这样用了。
如今,steady引申在回答某个建议或想法时,表示“肯定”的意思。
7、Shiok ,意思是爽啊,形容美好的事物或可口的美食都用得上。
8、Bo liao (福建话)无聊的意思。
9、Kiasu (福建话)怕输的意思,也是新加坡人独有的精神。
10、Atas(马来语)原意是“在......上方”或“楼上”。新式英语中,引申为“人上人”或很高档,尤其指那些拥有较高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人,或者昂贵奢华的事物。
至于怎么使用以上的新式英语,可查看红蚂蚁写过的这篇。
2000年代初期,新加坡人被指英文水平下降,新式英语也被指为罪魁祸首。新加坡因此在2008年推出“讲正确英语运动”,试图提升年轻一代的英语水平,同时鼓励年轻人放弃讲混杂式的“新加坡式英语”。
但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新式英语在促进团结方面的价值,是全球化的自然结果。
近年来,国人对新加坡式英语态度似乎有所改变,从最初担忧它会影响国人的英语水平,现在却获得越来越多人认可。
自2016年以来,更有超过20个新式英语词汇列入《牛津英语词典》。
单词包括'blur',英文是“朦”、“不清楚”之意,在新式英语里引申为“懵懂”、“迷糊”、“犯傻”。
另一个则是“sabo”,是英语“sabotage”的缩略版,意即“搞破坏”,也有陷害的意思。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在休闲场合使用俚语,比如与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尽管74%的受访者表示在工作等专业场合使用俚语是不合适的,不过大多数人仍然在工作中使用俚语。
根据调查,新加坡人用俚语的原因主要包括:能更快沟通(35%)、俚语已成时尚或普及化(19%)、能表达情感(19%)、可融入大环境(11%),以及听起来很酷(5%)。
不认老也不行,大家跟不上Z世代的俚语?
Preply还调查了受访者对Z世代俚语的理解和使用。
Slay是Z世代最容易理解的单词,不过近65%的受访者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句子里加入使用slay。
Preply没有进一步解释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受访者当中,是属于Z世代的,还是稍微年长的人士。
Slay在英文的原意是“杀害”,例如许多中世纪的勇士都会slay the dragon(屠杀猛龙),不过青少年口中的slay 意指某人或某事物完全地成功、棒极了、令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例如你可以如此描述喜欢的明星:“Taylor Swift slays!”(泰勒丝棒极了!)
其他Z世代最常用的俚语有:
2、sus ,是英语suspicious(可疑)的缩略版,也是可疑的意思。人们可以望文生义,因而成为Z世代利于第二个最容易理解的单词。
3、Goat,老人家们,不是字面“山羊”的意思。是英语“Greatest Of All Time”的缩写,史上最强的意思。
4、Salty,年轻人说You're so salty!,不是在骂“你很咸”。年轻人经常用的网络流行语,最开始源自在网上打游戏,形容“一输了就生气、不高兴的人”,现在引申到生活之中。当别人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矫情的时候,就可以回敬他一句:“You're so salty!”
5、Spilling tea,这里不是把茶洒出来的意思。这个表达法跟变装文化(drag culture)有关,在他们的词汇中,T(也写作tea)指的是truth(真相),后来随着变装文化越来越有名,大家也开始用tea来代指“八卦”,因此spill the tea 后来就有了“跟我们讲讲八卦、把你知道的八卦讲出来嘛”的意思。可是我们的年轻人,直接把“the”也省略了,因此spilling tea指的是讲八卦。
6、Flex,指用一种很不低调的方式,去炫耀自己的财富、力量或特长。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曾在推特上总结她那一年的成就,有网民则用“flex”调侃她是在吹捧自己。之后,flex代替show off,成为网上的热门语汇。
7、Simp,类似台湾俗称的“工具人”或是香港的“观音兵”,也就是仰慕或喜欢某个人而愿意为他做牛做马,但对方只把你当个工具人利用,对这段感情的付出和你的牺牲明显不对等。Simp是英语“simpleton”的简写,simpleton华文翻作“傻瓜、呆子”,如果骂一个人simp,就表示他的言行举止没有经过思考,且脑袋空空。这个词汇2019年升级成网路流行语的地位。
8、Cap,原本是名词“帽子”的意思,但后来也有“谎话”或可以当作动词“说谎”的意思。 这个俚语源自于美国的黑人文化,“to cap about something”就是“to lie about something”,或是他们也会说“no cap”来表示“没骗人、真实的”,通常会用来强调某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是真的。
9、Situationship,意为“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感情状态。
10、Rizz,意思是某个人很有魅力,有浪漫的吸引力,散发着自信,能轻易吸引异性。它被认为是“charisma”(个人魅力)的简写(只取中间部分)。
如果这些词汇让你头昏脑胀,别担心,近80%的受访者也不理解“Cap”和“Simp”这两个词的意思。
但调查也发现,本地还是有一些人不赞成使用俚语,10%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俚语的人是令人尴尬,要么是太做作了,要么是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