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的小朋友从前只需要收礼物,现在还得派礼物。
蚁粉身边如果有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许发现他们三不五时会带着礼包回家,因为又双叒叕有同学过生日了。
有些家长每当孩子过生日,都会请假到学校陪孩子庆生,带上一个主题蛋糕,准备装有小小玩具、贴纸和零食的精美礼包,让孩子派给同学们。这还只是基本庆生配套。
有的父母还会“配套升级”,一些会特别到学校布置一下课室、一些会让“小寿星”穿上主题服装,一些会打扮成卡通人物出现在课室,一些还会带上氢气球派给孩子们,一些则在生日礼包中下重本,红蚂蚁看过较夸张的是聘请魔术师到课室给孩子们表演。
这种做法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体现,还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红蚂蚁团队当中恰好有两人是幼儿的家长,对这个课题持对立意见。
孩子过生日该不该也给同学们送礼,既然不是大国博弈这么严肃的课题,就欢迎蚁粉根据以下的看法“选边站”:
送礼物!
给上幼儿园的孩子庆生,会不会无形中对家境不是太好的家庭造成某种压力呢?
或促使孩子产生相互比较的心理?
一年吃这么多次蛋糕和小零食,对孩子的健康好吗?
这些都是我几年前在决定是否要“随波逐流”时常拷问自己的问题。
必须坦承的是,我最后还是加入了这一行列,其中一个原因真的是顾虑到“没有生日会”的儿子会感到失落,既然我们有这个能力,就给他办个简单的生日会,并借这个机会“说教”。
但我坚持在他们3岁时才开始在学校庆祝生日,因为这个岁数比较有意识,也了解生日这回事。
第一,我会尽量把学校的生日派对局限在“基本配套”,礼物包里的零食尽量选择较健康的,买磅数和糖分少一些的蛋糕,礼物也尽量选择益智的、实用的或有意义的,如冠病期间亲手给孩子做缝有他们名字的口罩、学习华语的贴纸书、能了解父母童年玩的小玩具等。
而可以买的零食和礼物的清单列出来后,我会让儿子从中挑选,并让他解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和先生都认为,人一生中需要做出无数个抉择,独立思考做决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他们应该从小开始学习,并为自己所做的决定承担责任,无论好坏。
第二、我们给儿子诠释生日的意义是:这不是收礼物的一天,而是他如何诞生的一天,以及与他所爱的人分享的一天。
例如,我们告诉他受人恩惠,要懂得感谢。他一年中收下同学们这么多礼物,现在轮到我们请同伴、老师们吃蛋糕,给他们送小礼物,谢谢他们的陪伴与照顾。
所以在准备礼物时,我都要求儿子参与其中。
第三、学习力所能及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儿子问为什么不能给他的同学们送大盒的乐高积木,我们就坦白地告诉他,我们目前没有这个经济能力,而且送人的礼物不在于大小,而是在于心意。
最近在准备他的五岁生日礼物包时,我发现自己准备的零食有点太少了,就征求他的意见觉得这样够吗,不够我还可以再买?
欣慰的是,他竟然说,零食本来就不健康,这样已经够了。
以往生日因为都在冠病疫情期间,除了在学校办生日会,我们都会邀请至亲到家里吃个饭,一起吹蛋糕,拍照留念,顺便借机会聚聚,当然他也会收到一些礼物。
走出疫情后,大家时常碰面,我们就决定只在学校庆祝,省下张罗第二场的精力和金钱。
原本还担心儿子会有落差感不开心,岂料向他解释办一场生日会需花费不少钱,我们想要省下来,他竟然愉快地答应了。
其实,大人们担心这个那个,似懂非懂的小孩其实不会想这么多,与其担心他们“比较”,不如花点时间解释,请客的或受邀的应该都能从一场生日会中领略一些小道理。
话说回来,如果有选择,还是希望幼儿园以不一样的方式给孩子庆生,例如让同个月份的孩子一起庆祝生日,或者不吃蛋糕不送礼物,光是邀请孩子的家长来分享“小寿星”成长的点滴等。
不送礼物!
每当儿子从幼儿园带回一个生日礼包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皱一下眉头。
他的玩具已经多得他无法每一件都取出来玩了,现在又添了一个小玩意,还未必是他喜欢的。
他收到的生日礼包物品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只闪着五颜六色的灯泡、却不能显示时间的“手表”、以及一只上了发条后会屁颠屁颠地“走路”的蓝色小鸡。
之所以记得这两件礼物,是因为第一个是简直是虚有其“表”,除了刺眼,毫无实际用途;另一个嘛,对不起,儿子胆小,对那无辜的发条小鸡不只敬而远之,还远而避之。
更头疼的是,礼包里面通常还包括零食,如棒棒糖、巧克力饼干等。
儿子如果不喜欢吃,就直接扔掉,那是浪费。
但如果是他喜欢吃的,那就更麻烦了:这些高糖分、低营养的零食,让三四岁的孩子吃多了会发胖,不让他吃又要费心思跟他周旋。
反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基本上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更令人咋舌的是,还有阔气的家长竟然为班上的每位同学送上一份麦当劳的开心餐,有汉堡薯条,说不定外加可乐。
咦?说好的健康饮食呢?
或许是我从成人的角度过度解读了孩子们简单的快乐,但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家长有能力送他们上幼儿园的)多数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好吃的好玩的多半不缺,因此我不禁要问:真有必要送礼包吗?
假设幼儿园班上有20人,家长除了订购足够让20个孩子吃的生日蛋糕,再给他们每人送上礼包,孩子每过一次生日就要动辄花上二、三百元。
这个数目在一些人眼中或许是小菜一碟,但更应该问的是,这笔开销是必须的吗?
别忘了,这些礼包的“成本”还包括采购礼物和包装礼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幼儿园的孩子们毕竟才三、四岁左右,身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要他们习惯给朋友送上生日祝福后,就理所当然地收到礼包,值得商榷。
基于上述原因,我和太太坚持在儿子生日时,只为他准备蛋糕跟小朋友们分享,礼包从缺。
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是儿子同学的家长当中,唯一这么“吝啬”的家长。
我们的顽固未必会带动其他家长也省了礼包,更可能让其他家长嗤之以鼻,但我们还是坚持不送礼包。
毕竟,儿子对生日的回忆不会因为礼包变得更美好。
他会记住的,是同学围着他唱生日歌,是老师贴心地按照他的喜好点缀课室(至少他在幼儿园庆祝过的两次生日都是如此)。
这些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的喜悦,都不来自礼包,也不需要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