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结婚都是人生大事。
在华人社会,男方必须准备聘礼,女方则要准备嫁妆。
不过,中国江苏和浙江一带近年来却悄悄兴起一种新型婚姻模式:
两头婚。
它既不属于传统的男娶女嫁,也不是男方入赘,而是两家对等。
说直白一点就是:
“我家不是嫁女儿,你家不是娶媳妇,所以不需要聘礼或嫁妆。”
夫妻婚后可以选择继续住在各自家里,或轮流到对方家里住。女方不必搬出娘家,可以“光明正大”继续陪在父母身边,也能避免婆媳纠纷。
不过,供车供房等日常生活开销,还是由夫妻共同承担。
即使没车没房,也可以“裸婚”,大大减轻了夫妻双方的经济负担,因此广受中国年轻人追捧。
“两头婚”夫妻通常会生两个孩子。第一胎跟爸爸姓,主要由男方抚养;第二胎跟妈妈姓,由女方抚养。
孩子对爸妈的父母也统一称为“爷爷奶奶”,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
以前有“两头亲” 现在有“两头婚”
有学者指出,“两头婚”的概念并不新,早在明朝和清朝已有记载,当时称为“两头亲”。
据说是明清时期,上门女婿不好找,于是出现了“打折的入赘”,也就是以经济条件换取继承香火的孙子。
时间快转到现代,选择“两头婚”的大部分是出生于19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在成家后自发形成这种诉求妥协的婚姻模式。
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的晓晓(化名)接受新华社访问时说,她与丈夫都是独生子女,谈恋爱时就已经默认要跟对方“两头婚”。
“重要的是父辈要够开明,双方家庭达成共识。只要事先商量好,双方父母不要过度干预儿女的生活和孙子的教育,该遵守的契约都遵守,‘两头婚’也可以很融洽。”
有趣的是,不论是以前或现在,“两头婚”似乎都在经济较发达的江苏和浙江一带盛行。
有网友猜测,那是因为江浙女性的家庭地位较高,经济条件也较好,因此有底气对原本由男方主导的婚姻模式提出不一样的意见。
“两头婚”表面上实现了性别平等,兼顾到双方家庭的利益诉求,但这样的“平等”需要女性用两次生育换来,实际上还是摆脱不了继承香火的传统观念。
“两头婚”是“一胎化”的后遗症?
中国在2015年宣布废止实行了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开始鼓励人们生二胎,以挽救持续下跌的生育率。
只不过,男多女少的严重失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转的。加上经济不景气,无法承担生育后带来的庞大开销,令许多适婚男女却步。
有网友认为,生两个孩子是“两头婚”的硬性标准,因为男女双方都需要延续子嗣,但这对女性来说反而成为一种“生育绑架”。
男方及他的父亲需要一个继承人,女方的父亲也需要一个继承人。于是,在两个父权小家庭的结合下,女方别无选择,只能生两个孩子。
除了女方,其余三人都皆大欢喜,毕竟属于自己姓氏的香火都得到延续,徒留女方独自承担生育的风险。
从这方面来看,“两头婚”与男女平等似乎相去甚远。
不过,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赵春兰不认同“女性沦为生育工具”的看法。
“两头婚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改善代际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独生子女既能照顾年迈父母,又能享受生活,是多数选择两头婚家庭的实际情况。”
作为传统与现代碰撞出来的产物,“两头婚”也在民间引起不少争议。
从微博上的留言看来,中国网民普遍认为这样的婚姻关系无法持久,甚至觉得男方占了女方的便宜:
也有反对者批评,“两头婚”根本不像夫妻,更像一对男女合伙开公司,如果其中一方“违约”怎么办?
浙江嘉兴妇联会主席坦言,很多“两头婚”家庭就是纠结于孩子的姓氏问题。
“明明讲好第一胎跟父姓,第二胎跟母姓,但有的会临时反悔,不希望儿子跟母姓,两家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我的是我的 你的是你的
另一个可能引起家庭矛盾的导火线,就是财产分配的问题。
在一段传统婚姻里,夫妻双方一般会把私人财产合并,共同抚养后代。
不过,“两头婚”却是把财产留在自家人手里,两个原生家庭对各自财产划清界限。
如果两家的经济能力大相径庭,那么两个第三代的孩子继承的财产要如何平均分配?
爷爷奶奶会不会偏爱跟自己姓的孩子,甚至只让同姓氏的孩子继承遗产,不让财产落入“外姓人”手里?
一旦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形成恶性循环,“两头婚”就很容易变成“两头昏”。
红蚂蚁倒希望“两头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婚姻模式。这样的安排满足了成人,却委屈了孩子。
明明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姐妹,却有不同的姓氏。长期分开生活,接受不一样的教育,养成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感觉更像表兄弟姐妹。
蚁粉不觉得奇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