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英国空军携女来新寻找60年前住过的屋子,惊喜地发现一切如初

更新:
2023年04月12日 23:15
还找到当年房东的女儿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时,曾要求自英殖民时期就驻守在新加坡的军队(尤其是英国皇家空军)继续留守一段时间,好让新加坡武装部队有时间建立起来。

当时,留守在新加坡的英军多达3万人,而且有数万名新加坡人直接受雇为英军工作。

新加坡政府当时估计,英军基地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巨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

1968年英国为了减少防务开支,宣布该军队必须撤离新加坡。英军于是在1968年至1976年期间分批撤离新加坡,结束了自1819年就驻扎在新加坡的152年历史。

在建国后出世的新加坡人,最多只能在课本上读过这一段历史,但难以产生任何共鸣,毕竟与自己扯不上任何关系。

其实,这群曾经派驻在新加坡的英国老兵,特别珍重这一段他乡之情。

有些几十年后回到狮城寻找当年照顾过他们的女佣,有些老兵则重游那些年在他们记忆深处留下深深烙印的地方。

不过,最打动红蚂蚁的却是以下这个故事。

现年83岁的英国老伯伯David Line,在1960年代是一名英国皇家空军人员,20来岁时,他被派驻到新加坡,带着妻子在位于武吉知马的福尔道(Fir Avenue)租下一栋独立平房,住上了好几年。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David Line当年在福尔道的独立平房留影。(David Line提供)

1965年,David和妻子在位于东陵的英军医院(现为亚历山大医院)迎来了他们的独生女Andrea。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Andrea和妈妈在新加坡的留影。(David Line提供)

一家三口在Andrea十八个月大时,才搬回英国。

令人惋惜的是,David的妻子回国两年后,就因白血病而病逝,离世时才27岁。

因此,福尔道的这栋独立平房对David来说别具意义,是他和妻子共度短暂但宝贵时光的住所,也是爱女的第一个家。

去年8月,David带着现年58岁的爱女Andrea到狮城旅游,目的是寻访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曾住过的房子。

最难能可贵的是,时过境迁,父女俩不仅还能找到房子,那栋房子还与60年前几乎一模一样,仿佛被时间尘封了,而且当年房东的家人还住在那里。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受访者提供)

房东的女儿黄懿(68岁,退休人士)接受红蚂蚁专访时说,已故的母亲徐全贞(享年97岁)在上世纪60年代把房子先后出租给至少两名英军和日本人。

黄懿解释说,母亲当年是一名单亲妈妈,在医院当护士长的她身兼父职、勤俭节约,在黄懿10岁时就买下了这栋房子,将收到的租金用来供房子。

母女俩当年则在摩绵路(Moulmein Road)一栋战前老房子里租下一个房间暂住,直至黄懿读中学后才搬回这栋房子。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徐全贞(在演讲的)曾在妇孺诊疗所当护士。(受访者提供)

黄懿描述和David父女俩初次见面的一幕时说:

“8月29日当天,David父女俩原本只打算看一眼房子,在门前留下一朵红玫瑰就继续行程,没想到巧遇刚好回家的我们,还惊喜地发现我就是房东的女儿,让他能亲自送上玫瑰花,让他激动又欣慰。”

她说,David告诉她,他们乘坐的车子转进福尔道时,眼前尽是一栋栋现代的摩登豪宅。在他以为找不回以前住过的房子而感伤时,那栋60年前住过的老房子就出现在他眼前,而且还与记忆中的样子契合。

黄懿解释说,这60年来,他们只是重新铺过屋顶的砖瓦,并没有给房子做过其他整修。

近几年,一家人原本要重新装修房子,不过母亲在2018年跌倒后,身子每况日下,她忙于照顾母亲,就将装修一事暂时搁下。没想到这么一来,反倒让David有了重拾回忆的机会,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

David的来访也让她领悟到,原来没有拆掉重建或经过大事装修的“老洋房”也有它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红蚂蚁制图)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当年的铁门和正门也一模一样,但铁门有重新上过漆。(红蚂蚁制图)

黄懿说,言谈中,David还能清楚地讲出妈妈的英文全名。

他形容妈妈是一个亲切和善的女士,还提起当年妈妈如何接待他们夫妇俩到自己家中。想必妈妈一定给他们一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才让David惦记到如今。

“可惜的是,妈妈在去年7月25日过世,他8月29日才来,租客房东两人擦身而过,始终没能见上面。”

David告诉黄懿,其实他一直都想带女儿重回狮城,但始终没机会。直到女婿在2021年过世后,他再次提起这个计划,沉浸在丧夫之痛的女儿才有了盼头。

David的这趟狮城故地重游,也到访了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Kranji War Memorial),给埋葬在那里的无名士兵的坟墓上献上玫瑰悼念。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为纪念二战期间在马来亚与印度尼西亚壮烈牺牲的2万4000名英盟军将士,英政府在克兰芝建立阵亡战士公坟。(海峡时报)

女儿替妈妈延续这份异国情谊

黄懿分享说:“母亲在世时,也曾有另外一名英军的女儿来我们家寻找当年的住所,但我们只是停留在一面之缘,也没有深谈。”

但David很不一样。

非常念旧的他回英国后,仍然和黄懿保持信件和邮件联系,去年见面后至今的这8个月里,两人已经信件来往三次以及发电邮很多次。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黄懿和David发邮件通信。(红蚂蚁摄)

David除了把当年在新加坡和住所的照片寄给黄懿留念,在复活节也送上贺卡,以及分享他和房东妈妈的往事等。

信中,David还提及,女儿Andrea初次踏足新加坡后,就对此地着迷了,逢人就提起新加坡的大小事,介绍新加坡的美丽和文化等。Andrea也决定要在她60岁(两年后)那年,带孩子和孙子再次畅游狮城。

巧遇当年房东的女儿
见面回国一周后,David就立马写信给黄懿,还附上了当年在新加坡和住所的留影。(红蚂蚁摄)


黄懿说,难得有这么念情的一位房客,还带来了这么温馨的一段往事。她会继续和他保持联系,替妈妈延续这段异国情谊。

“和David初次见面时,妈妈刚离世一个月,当时我仍然非常思念妈妈。父女俩从英国远道而来找房子,让我们得知了这段往事,也认识了这些新朋友,仿佛这一切,都是妈妈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