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恒久远,一po永流传” 晒出孩子照片前,先考虑这几点

更新:
2023年01月30日 22:45
哇哇大哭

更新动态时,别忽略孩子的隐私

在社交媒体时代,分享孩子照片的人应该不少。

有人从孩子只是超声波扫描照片里的一个小白点就小心翼翼地记录小生命;有人全家出游就晒出一家人笑容美得冒泡、甜死人不偿命的一张张靓照;更有人在孩子得奖、学会骑脚车等各项人生里程碑从不忘记贴上照片,再奉送几句自己为人父母的感慨......

就算没有这种风花雪月,至少也会在佳节期间贴个全家福,相信这几天来大家的社媒账号都被朋友们全家盛装拜年的照片洗版了。

先别质疑红蚂蚁是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父母在网上透过视频、照片和文字分享儿女近况的确是个普遍现象,为了形容这些“分享父母”,牛津英语词典还在2022年6月收录了sharenting(即“share”和”parenting“的合成词)这个新词条。

家长分享的无论是儿女的人生里程碑或日常点滴,许多时候纯粹是想分享为人父母的骄傲或喜悦,也可能只是想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回忆功能,让自己在每年的某一天能再度看到同一篇贴文,回想起当天的美好回忆。

问题是,家长们在沉浸在一片温馨情绪的时候,未必会意识到:

有心人士可以轻易地通过家长的社媒贴文获取孩子们的肖像、名字和生日,配合其他线上或线下的信息加以拼凑,整理出孩子的详细资料。

社媒
不法之徒能轻易从父母的社交媒体账号中获取关于孩子的资料。(法新社)

早在2018年,英国巴克莱银行就预测,到了2030年,每三起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身份欺诈案当中,将有两起是起源于父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关于他们的内容。

本地社会福利团体触爱社会服务(TOUCH Community Services)的Shem Yao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做了进一步分析:

“人们不但会知道你的孩子的长相,还会掌握他们的名字、就读的学校,甚至日常作息......甚至利用你们家庭汽车的颜色和孩子朋友的名字等细节,来博取孩子的信任。”

在诈骗案日益猖獗、深度造假(deep fake)科技越发逼真的今天,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上网更新动态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家长,该如何保护儿女呢?

Shem Yao建议,不要在社交媒体分享孩子们穿上校服的画面,也不要分享他们确切的生日。

一些网络安全网站也建议关闭摄影应用程序的地理标记功能(geotagging),避免不法之徒轻易知晓你的所在之处。

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Katie Mackinnon在学术网站The Conversation的一篇评论中指出,当一个网站或网络平台终止服务(sunset)后,其资料该如何处置,是该公司职员的临时决定,而即使该平台为用户提供隐私相关、甚至删除数据的选项,也并不代表用户能将这些数据从公司内部的资料库中完全删除。

借红蚂蚁一位小伙伴的一句话,就是:

“即使删了贴文,它还是会在网上的某个角落开开心心地活下去”。

删除
删除一篇贴文,不一定代表它会就此消失于互联网。(截图)

比这些还重要的,或许是保护孩子未来的形象。

父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们的信息,无异于塑造孩子在数码世界的形象,而且即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这个形象还是会一直存在。

现在贴上一张幼儿第一次坐在马桶上的照片或许会引来一连串“好可爱!萌萌哒!”的留言,但那未必是你的孩子日后会认同的形象。

步入青少年时期的十多岁孩子,更可能会特别关注隐私,并担心他们的朋友会如何看待他们在网上的形象。

而这个形象说不定还会影响孩子们的职业生涯,因为孩子步入社会应征工作的时候,招聘机构也可能在网上搜索关于他们的点点滴滴。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