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几个地名背后 原来有这么多故事

更新:
2022年02月02日 15:46
熊猫

取名就是要简单粗暴

新加坡的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从来不缺“曾经的故事”。

多种族文化在新加坡和睦共存,历史上又曾是英国殖民地,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使得新加坡的文化内涵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有趣的是,从路名上就能看出这点。

新加坡一些听起来有点奇怪的路名,只要你愿意花点心思去深扒,就能发现背后有趣的故事。

昔日的橡胶园,今日的组屋区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宏茂桥是一个拥有14万住户的居民居住地。但在在20世纪初,宏茂桥却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橡胶园。

从史料上课得知,1855年的时候,新加坡全岛种满了1200多万棵甘蜜树和160万棵胡椒树。当时的甘蜜园据说占据了新加坡的“半壁江山”。

20210421-甘蜜树.jpg
提炼甘蜜的作坊。(联合早报)

然而,由于甘蜜的含金量并不高,在当时出口的产品中,甘蜜与胡椒还占不到其中的2%。

20世纪初,橡胶树逐渐取代甘蜜树成为主要经济作物,宏茂桥一带也跟着时代转型,漫山遍野都种上了橡胶树。直到1970年,政府将宏茂桥征用来兴建住宅去,那里才建起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组屋。

即使是在今日的宏茂桥,还是能发现之前各种经济作物的影子。

红毛桥?宏茂桥?

懂得福建话的蚁粉们一定知道,宏茂桥用福建话念起来就是番茄(红毛茄)的意思。然而,种满橡胶树的宏茂桥为什么要叫番茄呢?

其实Ang Mo Kio并不是指番茄的意思,而是指一道洋人曾经建造的桥——“红毛桥”。

20210421-amk.jpg
80年代的宏茂桥市镇景象。(联合晚报)

以前我们的先辈常把那些红发碧眼的白种人称为“红毛”。而这红毛桥就是指殖民时期土木工程师约翰·特恩布尔·汤姆森(John Turnbull Thomson)所设计的一座桥。

20210421-john.png
约翰·特恩布尔·汤姆森。(互联网)

约翰是东印度公司负责海峡殖民地的测量师。当时由他监督的工程非常多,他不仅修路和建桥,许多公共建筑物、医院,甚至麦里芝蓄水池和白礁的霍士堡灯塔等都出自他的手,为19世纪新加坡基础设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年约翰修建的桥横跨加冷河,地点靠近现在的汤申路上段与宏茂桥1道的交界处。临近的村庄,就顺理成章以那座桥命名为“红毛桥”。

虽然这座桥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约翰·特恩布尔的作品依旧随处可见。

关于宏茂桥还有另一个说法。

据说以前的宏茂桥有一条很长的水沟,通行相当不方便。当时英军为了方便开车,便砍下附近的椰树用树干并排横跨水沟,作为一座临时的桥来使用。

因为成本低又实际,英军总共搭建了9座这样的桥。为此,这样有“特色”的标识就被当时的人们用来作为地点坐标,加上由于是英军搭建的桥,所以大家都将这个地方称作“红毛桥”。

不知道蚁粉更相信哪一个说法呢?还是说,还有红蚂蚁都不知道的传说?

勿洛的……阴暗面

实乞纳(Siglap)坐落在勿洛的边缘地区。夜晚降临时,这个地区就会灯火通明,酒吧和餐厅都非常热闹人挤人。

别看这里晚上这么“亮”,这片街区的名字却暗示着完全相反的意思——足以遮盖一切的黑暗。

20210421-Siglap bar.png
实乞纳街上的餐馆。(互联网)

实乞纳的名字源于马来语中的单词“gelap”,意思是被遮盖的黑暗。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怕?

据说,之所以会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有很多长得十分茂盛的格南树(Gelam Tree),阳光经常会被这些树经常会被厚厚的树冠给挡住,没有了阳光,当然只剩黑暗了。

但是只是被树叶遮挡怎么会有“足以遮盖一切的黑暗”呢?所以第二个传说来了。

实乞纳王子?

另外一个说法来源于惹兰森巴丹的一个不起眼的黄色坟墓。据说这座坟墓里躺着实乞纳的创始人,一位苏门答腊的王子——Tok Lassam。

20210421-Siglap tomb.jpg
位于惹兰森巴丹的坟墓。(互联网)

据说这位王子于19世纪初来到新加坡寻宝,而后又在海边建立了一个渔村,并取名为“si-gelap”。

原因正是因为源于1821年的一次日食。那时天空突然在白天变黑了。突如其来的日食吓坏了当时的居民,而后就为这里取名为“si-gelap”予意黑的吓人。

20210421-日全食.jpg
日全食。(路透社)

有业余的历史研究者对这个故事感到十分好奇,想去验证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于是便写信给美国国家航天和航空局(NASA)想确认日食的发生。后来经证实,在1821年3月4日,确实发生了一次日全食,这也更加证实了实乞纳这个名字的来源。

不得不说,以前大家取名字真是十分有特色,而且还有根有据。

忠邦在中国有一个姐妹城

你知道忠邦在中国还有个姐妹城叫新都吗?

忠邦的姐妹城新都是位于中国成都的一个地方。两地在1994年签署了一份协议,自那以后,两个地方便开启了各种商业、学术和文化项目交流。

时任三巴旺集选区议员的尚穆根先生当时还亲自拜访新都,并赠送了一个鱼尾狮雕像给新都以示友好。

20210421-panda.jpg
(Chong Pang City, Yishun面薄)

作为回礼,新都县长于1995年拜访新加坡时将一个熊猫宝宝和妈妈的雕像赠与忠邦。

现在这个雕像依旧被保存良好,就摆放在忠邦花园的入口处。

这里曾住过一位喜欢看电影的商人

忠邦区是在1956年林义顺的儿子林忠邦去世后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与父亲一样,都是非常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个积极从事公共服务的人。

自1930年开发忠邦地区之后,林忠邦在该地区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10421-chongpang.jpg
(联合早报)

除了管理家族企业和服务民众外,林先生还在新加坡电影业的黄金时期成立了东南亚电影公司。他也多次担任新加坡印度电影发行商协会的主席,以及新加坡电影放映商协会和马来亚联邦的董事会成员。

如果他知道义顺是亚洲第一个拥有2552个座位影城的地方,一定会感到相当兴奋与自豪吧。

金文泰悠久的殖民生涯

好,我们再往西部看看。

许多学生都熟悉的金文泰地区的英文名Clementi,是源自1930年起担任海峡殖民地总督的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

20210421-clementi.jpg
金文泰担任港督的情景。(维基百科)

虽然金文泰的组屋区是建屋发展局在上世纪70年代末才开发的,但该地区早在殖民时期就有人居住。

在50年代左右,金文泰曾作为英国高级军官及其家属的居住地,还有一个非常洋气的名字:苏塞克斯庄园。

在1954年至1971年间,金文泰也曾经是新加坡警卫队的军事基地。

“薰衣草”曾经臭气熏天?

惹兰勿刹(Jalan Besar)这个名字来自马来语,意即大马路。这是新加坡英殖时代最早铺设的街道之一。

然而,尽管它的名字很响亮,是“大马路”有一段路在19世纪中期是横穿诺里斯兄弟槟榔园和果园的单行道。后来这段道路被取名为Lavender,意为薰衣草。

20210421-lavender.jpg
以前的劳明达。(互联网)

虽说这里被命名为薰衣草,但它其实是是19世纪新加坡最臭气熏天的地方之一。

这里曾经种满了果树,却也同时有长满乱草有毒蛇出没瘴气弥漫的沼泽地。而且要种植甘蔗蔬果等作物,自然少不了天然肥料——粪便和尿液。光是想想,就已经能感受到那里曾经是多么的“有味道”。

20210421-old lavender.jpg
(联合晚报)

除了肥料和农作物发出的臭味外,当年劳明达街和加冷路交界处是加冷煤气厂的所在地,天天也散发出难闻的异味。

天然肥料的臭味混杂在煤气异味中,劳明达街的名字确实能令人闻之色变。

为了“压制臭味”,附近的居民刻意为这条街道取名为“薰衣草”,想必也是想从心理上来安慰自己吧。又或者是想吸引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前来闻一闻?

毕竟独臭臭不如众臭臭,有臭大家一起闻,闻一闻可能就习以为常了。

1929年市政专员拉可(J.Laycock)也曾经提议劳明达街附近的路名或可同样摘自花名,如“迷迭香路(Rosemary Road)”和“麝香草路(Thyme Road)”,但最终没被采用。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