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调整冠病康复战略 一文看懂当前四种隔离措施的区别

更新:
2021年09月21日 21:33
居家康复

不要一有症状就往医院跑

随着新加坡调整冠病康复计划,过渡到地方性流行病阶段与病毒长期共存,未来确诊人数预料将持续攀升

在这段关键时期,染疫者该如何应对自身情况,什么时候应该向哪些机构快速求助,成了一堂你我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

卫生部9月初宣布了一系列全新的隔离措施,比如居家康复、社区护理设施、社区升级护理设施等,相信不少蚁粉应该是看得一头雾水,难以区分其差异。

红蚂蚁在此统整了卫生部的各项资讯,依据年龄、住家情况、染疫者的身体情况,汇总成以下四大类别,帮助蚁粉快速读懂,以备不时之需。

居家康复

卫生部为居家康复计划的冠病患者提供“关怀礼包”,有一本指南、医用口罩、搓手液、血氧仪、温度计、S型挂钩和塑料袋。(卫生部)

居家康复计划(Home Recovery)是本地现有应对染疫病例的既定模式(default mode)。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确诊病患,将被安排在住家休养,直至自行痊愈。

  • 已完成冠病疫苗接种;
  • 12岁至69岁;
  • 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
  • 没有身患任何严重疾病;
  • 家里没有80岁以上的年长者,或高风险群体的家庭成员,如:孕妇、免疫缺陷者、其他合并症(co-morbidities)患者等;
  • 有自我隔离的房间,最好附有独立卫浴。

符合资格者将在24小时内接获卫生部发出的手机简讯(SMS),通过里头的链接提供个人和同住家人的信息,展开为期10天的居家康复计划。

开始居家康复后,卫生部将发出隔离令,并在首日进行远程医疗评估,随时与患者保持联系。当局也有可能要求患者佩戴电子追踪器,以确保他们的行踪。

患者的家人也必须全程留在住所。

医疗服务:全天候远程医疗服务。

社区护理设施

新加坡博览中心的会聚@樟宜(Connect @ Changi)是本地其中一个社区护理设施。(海峡时报)

社区护理设施(Community Care Facilities)是本地去年4月疫情升温时就扩充的隔离设施,为的是分级处理病情相对轻微,或没有症状的患者

居家康复计划开跑后,无法满足条件的部分冠病确诊者,会被送往这里接受照料。

我国目前有七个社区护理设施,可容纳超过5500名健康情况良好或患有轻症,且无需太多医疗照顾的病患。9月底将增设多1000个床位。

这七个社区护理设施是:

  • 新加坡博览中心的会聚@樟宜(Connect @ Changi at the Singapore Expo);
  • 白沙职总D’Resort度假村(D'Resort NTUC);
  • 大士南(Tuas South);
  • 宏茂桥工艺教育学院原址(Former Ang Mo Kio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 悦乐圣淘沙酒店(Village Hotel Sentosa);
  • 洛阳公务员俱乐部(Civil Service Club @ Loyang);
  • 观明医院(Bright Vision Hospital)

医疗服务:在场的医生和护士。

社区升级护理设施

首个社区升级护理设施将设立在淡滨尼22街,原本的职总保健合作社疗养院。(互联网)

全新设立的社区升级护理设施(Stepped-Up Community Care Facility),将用来收治那些患有潜在慢性疾病、合并症(如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或免疫反应减弱的染疫者。

这些病症可能导致冠病恶化,因此必须接受更密切的观察,以便及时给予紧急救治。

若冠病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将立即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卫生部预计在本周五(24日)开设300个床位。

目前社区升级护理设施坐落在:

  • 淡滨尼22街的职总保健合作社疗养院(NTUC Health Nursing Home (Tampines));
  • 新加坡博览中心的会聚@樟宜(Connect @ Changi at the Singapore Expo)

符合条件、住在疗养院的确诊病患将优先入住,避免冠病在高风险群体间进一步传播。

医疗服务:更多医疗和护理人员,以及医疗监测设备。

医院或国家传染病中心

国家传染病中心。(联合早报)

病情危殆、急需密切治疗和观察的重症病患,将被送往本地各大医院或国家传染病中心,接受输氧和加护病房观察等救治措施。

本地目前约有1300个普通病房床位。

加护病房的床位约有100个,必要时可在短时间内增至300个床位。

医疗服务:专科医生和护士,提供输氧和加护病房服务。

温馨提醒: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到医院的急诊部门求医,除非是出现严重紧急状况如:呼吸困难、气喘、胸口疼痛等。

卫生部长王乙康早前在面簿贴文表示,本地医院的加护病房目前尚可应付,但急诊部门和普通病房的床位已开始出现压力。

因此,他鼓励较年轻且完成疫苗接种的民众,尽可能居家康复或入住社区护理设施,而不是前往医院。

“这样一来,医院的病床和急症服务才可以让给最有需要的人。”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