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心理健康,部长议员响应“俯卧撑挑战” 网民:两者有何关联?

更新:
2020年09月22日 21:20
有人响应就能普及?

有人响应就能普及?

近日社交媒体热传“连续25天每天25下俯卧撑挑战”(#pushup challenge),来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意识,例如促使患者自杀的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别问红蚂蚁做俯卧撑(本地称伏地挺身)能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红蚂蚁也好想知道这当中的关联。

这个全球挑战的发起人是谁,至今不明,但确实得到全球各地人们的响应,纷纷拍下自己做伏地挺身的英姿,顺道展示自己健美的身材和肌肉,上载到社交媒体上。

该挑战的规则是,接到挑战者在被点名的隔天,就必须连续25天,每天做25下伏地挺身,记录在案,并且每天须点名另一人接受挑战。鼓励大家把这个挑战传出去,来提高更多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这个挑战风最近吹进本地政坛。

短短七天就有十多名部长和议员纷纷响应,并点名其他内阁同僚或议员参与,看来他们都“领略”到这项挑战的意义和关联。

已经参与的包括国会议长、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陈川仁、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卫生部政务次长拉哈尤·玛赞、三巴旺集选区议员林伟杰医生、义顺集选区议员黄国光,以及新议员如傅丽珊、黄文鸿、阀贺米、叶汉荣、陈圣辉和谢曜全等。

部长和议员为响应挑战,还在忙碌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在不同场地做伏地挺身。比如,经常趁工作空档到国会大厦附近跑步的陈川仁,伏地挺身的地点就包括在国会大厦前的草地和住家院子。

一向酷爱运动的陈川仁应该是本地最早参与这个挑战的政治人物,他从9月16日(上周三)开始这个挑战,至今已坚持了七天。

陈川仁昨天告诉《联合晚报》,他不清楚发起人的身份,但认为这个挑战很有趣。

他指出,心理健康影响许多人,提高人们这方面的意识尤其重要,唯有改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负面印象,更体恤患者,才不会因为无知引起的言行,伤害到患者和其家人。

“一旦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将能知道周围是否有需要协助的人,可以推荐他们寻求专业协助。”

他还因为自己抽不出时间,没有遵守“规矩”少做一天伏地挺身,在星期六(19日)补做,共做了50个。

17日被陈川仁点名的唐振辉坦言自己非常非常非常久没做过伏地挺身,更担心自己无法一次过完成25个。

唐振辉开玩笑写道:

“如果你看到视频‘暂停’了,并不是因为你的手提电脑或手机网络不佳,我只是在喘口气。”

虽然过程的确有点艰辛,但他最后还是完成了挑战,并摆出了胜利的pose!

他第二天挑战时,也解释了自己的右手掌和拇指没有牢牢地贴在地上的原因。

他说:“有些人注意到昨天的视频,评论说我在做伏地挺身时,右手掌和拇指没有牢牢地放在地上。我的手腕有旧伤,几年前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扭伤了,还动了手术。现在我无法将手腕平放在与手臂成直角的位置。不过我还是可以踢足球和做(一些)伏地挺身。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建议,我会小心的!”

而在阻断措施期间也参加了由ActiveSG发起的“每日60秒运动挑战”,几乎每天都在面簿上上载做运动的视频的傅海燕前天(9月19日)被唐振辉点名参与挑战,立即响应了这项挑战。

她是在做了居民家访后,争取在组屋楼下的游乐场完成挑战。

傅海燕在面簿贴文说,

运动是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之一,因为运动会促进有愉悦感的荷尔蒙,定时运动将有更佳的精神健康,同时保持身强体壮。

看来,我们的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找到了运动与提升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

傅海燕这两天分别点名三巴旺集选区议员傅丽珊和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参与挑战。

然而傅海燕的上述解释,并没有让网民明白如何通过伏地挺身来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意识。

有人响应就能普及?

网友劈头就问,你做伏地挺身对备受心理健康问题折磨的人有什么帮助吗?我们需要的是系统的改变和认识到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咨询或去除标签,而是必须意识到政策层面上,心理健康与种族主义,性别歧视,资本主义有真实的交集。你正在推动哪些政策来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你能在国会里呼吁政府采取系统上的政策改变、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治疗的普及性,难道不是更有效吗?

傅海燕接着也礼貌地回答说:

“这是为了支持提高心理健康认识的运动。由于心理健康不属于我的部门管辖,我只能尽我所能来表示支持。我相信再小的行动都是有帮助的,你不这样认为吗?做了总比没做好,不是吗?”

有人响应就能普及?

其实,伏地挺身挑战并不是首次被提出。

2014年,各大社群中也出现“22下伏地挺身挑战”(22 Pushup Challenge),目的是要关心美国退役军人所产生的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挑战者得连续22天,每天一口气做22下伏地挺身,并将过程拍下上载到社交媒体,并附上#22pushupchallenge的标签。完成22天的挑战后,就可指定另外3个人接受挑战。

当时这项挑战当时经由美国名人疯狂传开,热潮后来也吹来新加坡。

这个伏地挺身的挑战的确不那么好理解如何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它没有疫情期间对着窗口鼓掌来支持前线医护人员那么直接,也没有像为渐冻人协会筹款而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想要让人们感同身受那么好理解、效应那么好。

这类挑战,就是希望借互联网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名人政要拍摄视频引起广泛的关注,如果加上健美的身材和肌肉就更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了。

只要这些公益活动的主旨与动机、善意与创意都是以正面和好的出发点,那是值得给予支持和肯定的。

反正有人响应就能普及开来,然后就能达到提高意识的目的,不是吗?

事实也证明,部长议员的这些视频,确实引来了不少网友留言与观看。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