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眼里的新加坡PK台湾 猜猜看谁赢了?

更新:
2020年09月09日 23:11
老外眼里的新加坡PK台湾 猜猜看谁赢了?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了如指掌

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同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一样高水平的生活品质、相近的健保及公积金等社福项目,以及大量华人族群,新加坡及台湾其实颇有可比之处。

那么,在一个Ang Moh(台湾人称阿兜仔)眼中,究竟谁比较好呢?

一名曾在台湾旅居超过17年,至今已在新加坡居住5年的英国男子理察日前就根据自己在两地生活的经历拍了一部视频,针对几个生活面向,让新加坡和台湾好好PK一番。

由于新加坡人及台湾人对自己生长土地充满的自信也算“驰名国际”,这名老外还在视频开头先打了预防针……

“我会尽量针对在两地生活的主要课题做一些比较,但我也会讲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如果你住得够久的话,一定也能感同身受。”

“希望你们在留言区酸我之前可以先看完视频,再看看你们同不同意,哈哈!”

理察显然多虑了,新台两地网民似乎都觉得他的点评非常道地,甚至说出了一些当地人的心声,果然不负他在两地生活多年的体验……

先来看看他做了哪些比较:

生活成本(台湾胜)

不是每个Ang Moh都砸钱不手软,说到两地的住宿费用、健保、交通费、物价,理察也是非常kiasu(怕输)的!

先说租房,理察一家在新加坡租了一间公寓,空间和他们之前在大台北地区租的住所差不多大。

两间公寓距离当地中央商业区的距离都差不多,但新加坡的房租要价新台币6万5000元(约3039新元),足足比台湾的房租(新台币3万元,约1402新元)贵了一倍有余。

当然,理察也不忘强调新加坡租金只是对外国人而言相对较高。

在健保部分,理察则对备受国际赞誉的台湾健保赞不绝口,称台湾健保是英国国家卫生服务(NHS)的进化版。

相对于旅居台湾的外国人也可使用当地健保,新加坡健保虽然对新加坡人而言即普及又便宜,但外国人和非新加坡居民均无法享有相关福利。他们必须购买私人医疗保险,费用相对较高。

理察表示,两地的公共交通费用同样都获得政府的补贴,因此费用相对便宜,不相上下。

20200909 health care.jpg
旅居台湾的外国人也可享有当地的健保福利。(视频截图)

接下来,物价。

针对新加坡总是被外派人士评为全球最贵城市,理察倒是帮新加坡说了公道话。

他强调,只要你不要有事没事就去冷藏公司(Cold Storage)这种比较“atas”的地方买东西,其实新加坡的物价是和台湾差不多的。

“如果你去湿巴刹买的话,价格绝对更便宜。”

(还知道去冷藏公司以外的地方买便宜货,蚁粉说说看,这样的老外是不是已经完全“入乡随俗”?)

20200909 cold storage.jpg
Ang Moh给Ang Moh的忠告:没事不要常去Cold Storage?(海峡时报)

再来,理察认同新加坡的薪资水平比台湾高、税率也比台湾低。但对于有小孩的外国家庭来说,教育费用分分钟会把旅居本地的外国人的薪水及省下的赋税给蚕食。

他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表示自己的女儿在台湾上当地公立学校,学费几乎是全免的。但当他搬来新加坡后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理察的两个小孩虽然也在本地的政府中学上学,但外国人小孩的学费每个月要价高达1400新元。

因此,总结来说在生活成本环节,理察投给台湾一票。

20200909 school fee.jpg
外国人的孩子即使在本地政府中学上课,费用也并不便宜。(视频截图)

汽车(台湾胜)

这个部分完全说到新加坡的痛点。

理察以他在台湾开过的马自达3为例,一辆马自达3在台湾的售价是新台币近80万元(约3万7400新元),在新加坡的售价(含拥车证)则高达9万新元,足足多了超过一倍。

他表示他理解新加坡针对汽车政策的出发点,同时也认同新加坡的交通便捷,从小到大都在新加坡生活的人们应该不会认为是否拥有汽车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对于在其他地方开过车子的外国人而言,新加坡的汽车价格简直贵得离谱,所以台湾再得一分。

20200909 car.JPG
在新加坡“供养”一台车绝对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联合早报)

安全(新加坡胜)

说到这个,新加坡终于要反攻了。

理察认为,新加坡和台湾的治安基本上都很好,人们可以拿着贵重的手机、电子产品或脚踏车在外头趴趴走,不必担心东西被抢。

不过作为一名家长,理察认为新加坡在安全方面让他比较放心。例如,住在台湾时他不会让自己的小孩自行去朋友家。他认为让小孩自己在台湾过马路是一件颇危险的事。

除此之外,拥有地震及台风等天灾也让台湾在安全方面扣分。

20200909 crossing road.jpg
在台湾过马路必须承担的风险明显比新加坡要高。(视频截图)

外国人宜居程度(新加坡胜)

作为国际城市,理察认为以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的新加坡相对容易让外国人融入。

 他指出,新加坡社会主要以英语为沟通语言,政府部门都以英语作为办理手续的媒介语,同时大部份也能在线上完成办理,这能让外国人在新加坡住得很舒服。

相对的,台湾社会以中文为主,对于不谙中文的外国人肯定比较吃力。

这一点,台湾和新加坡明显有段差距。

20200909 english.jpg
通用英语,以及便捷的线上服务让外国人更易融入本地社会。(视频截图)

行人安全(新加坡胜)

这一点和上文的安全项目有点重叠,但热爱散步的理察还是特别拉出来讲。

他批评,要在台湾舒服地走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店屋前的走廊(台湾称骑楼)以及规划好的人行道往往都会有不少杂物、摩托车以及小贩挡住去路。

一些小巷口甚至没有所谓的人行道,路人只能在马路上和车子并驾齐驱,相当危险。

这一点,也获得许多台湾网民的附和。

相反的,新加坡“满坑满谷”的人行道设计非常完善,通畅无阻,新加坡政府甚至立法禁止电动车在人行道行驶。

因此,新加坡在行人安全方面再得一分。

20200909 台灣騎樓.jpg
走廊停满摩托车及堆放杂物是很台湾很普遍的市容。(新头壳)

天气(台湾胜)

身为一名英国人的理察对常年如夏的新加坡气候并不那么钟意。

“我喜欢户外活动,但在这边的大太阳往往让我不想出门。”

拥有四季的台湾较合理察的胃口,虽然每年有长达三个月的夏天和新加坡一样热,但台湾的冬季却能让理察想起自己的故乡。

“虽然有时会让人苦闷,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冷的感觉。”

台湾胜。

20200909 weather.jpg
热带国家的烈阳明显不受理察的青睐。(视频截图)

休闲活动(台湾胜)

这一点,拥有无数高山、大海等自然景点的台湾占尽优势。

对于喜欢骑脚踏车、爬山和水上活动的人们而言,理察认为地狭人稠的新加坡碍于腹地面积所限,没法和台湾相比。

20200909 scene.jpg
台湾的自然风光对热爱户外活动的人们较有吸引力。(自由时报)

游泳(新加坡胜)

理察提到台湾有一项让他无法理解的奇怪规定:戴泳帽。

台湾的公共游泳池规定使用者必须佩戴泳帽才能下水,但理察完全无法想像这和卫生有什么关联,他指着自己半秃的头顶埋怨:

“我的胸毛比我的头发还多,我到底为什么要戴泳帽?”

20200909 cap.jpg
叫一个胸毛比头发多的人戴泳帽,你有事吗?(设计对白,视频截图)

烤肉(新加坡胜)

新加坡的公寓及公园往往都有烤肉区可以透过线上预定使用,相对的要在台湾找到能“合法烤肉”的公共区域则是一场恶梦。

这一点似乎让不少台湾网民无法接受,留言称他们其实都能随时在住家门前或顶楼烤肉。

20200909 comment 2.png

有网民则表示理解理察的顾虑,认为他需要的是专门拿来烤肉,且合法的地方(虽然实务上执法当局也是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了)。

20200909 comment 3.png

食物(台湾胜)

来到两地网民最kiasu的环节了!

理察坦言,他认为台湾的食物更胜一筹。

他不忘调侃本地小贩中心看似多元,但实际上千篇一律的组合。例如小贩中心内必定有海南鸡饭、印度回教食物、酿豆腐、鱼汤、马来餐、杂菜饭以及让他画上问号的“西餐”。

当然,还少不了外国人最无法接受的猪杂汤。

20200909 pig organ.jpg
理察认为小贩中心虽然很多摊位,但来来去去都是那几道食物。(视频截图)

五年来经过努力不懈的发掘,渐渐发现新加坡确实有不少美食让他沉迷。但相比之下,他依然对台湾食物情有独钟。

新加坡仰赖入口的青菜及水果是一大硬伤,这与自产大量新鲜蔬果的台湾不在同个PK等级。

理察还特别提到一件让他难以接受的事。在新加坡吃鸡饭或烧腊往往没有青菜作为配菜,饭盘中附上的两片小黄瓜让他很是怀念在台湾可以配上三道小菜的烧腊饭。

20200909 hainan.jpg
海南鸡饭略显单薄的两片黄瓜让理察很是“难受”。(联合早报)

说起这道国宝级美食,有新加坡网民不忘提醒理察黄瓜只是装饰不是配菜,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加钱再点上一道油菜。

20200909 comment.png

以和为贵、握手言和

最后结果,不得不说这名老外真的很会做人,给了新加坡和台湾一个平分秋色,不分伯仲的比拼结果(双方5比5收场)。

“说实话,我很享受住在这两个地方。”

“很棒的生活品质,最重要的是,两地的民众都很赞哦!”

不可以挑起两地的战火,那就给个平手吧!

20200909 tie.jpg

很怕引战的理察可能也多虑了,大多数网民都对这位外国人居然能点出如此多“接地气”的地方深表认同。

“作为新加坡人,我完全能理解和认同你的看法。”

20200909 comment 5.png
新加坡及台湾网民也不忘给对方戴上高帽……

20200909 comment 4.png

对于这位Ang Moh的观点,蚁粉又有什么看法呢?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