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好几代人新加坡人一起长大的这栋建筑终究敌不过时代发展的脚步,今天之后,又将有一栋老建筑人去楼空。
这栋建筑就是位于牛车水一带珍珠山半山腰上的珍珠苑,建于1976年,至今已有43年,完全称得上是一栋富有情怀的地标式建筑。而就在今天,所有居民都搬离了这个造型前卫、承载着本地文化历史的38层建筑。
珍珠苑可谓是命运多舛,2007年至2011年曾三次尝试集体出售都不成功,2015年要申请保留也不成功。终于这栋大楼在去年2月集体出售给凯德集团(CapitalLand)的协议达成,最后以7亿2800万元出售。
也就是说每平方英尺容积率售价为$1515,每名屋主预计可获得180万元至490万元,商用单位的业主则每人可获得120万元至690万元。
对于这栋建筑保留与否,集售委员会的主席傅幸金曾经在2018年2月告诉媒体,表示虽然居民们考虑过因历史和设计因素保留珍珠苑,但“最近民愿更倾向于重建”。他也表示“对建筑结构和所需加建工作有更深入的分析后,结果显示保留珍珠苑的费用将非常昂贵,并会给屋主造成很大的负担。”
珍珠苑是43年前建筑师智慧的结晶
珍珠苑38层高(113米),1976年竣工,是当时新加坡最高的住宅大楼。整个大楼一共有280个住宅单位和8个商用单位。根据《联合早报》报道,这栋大楼是曾经本地最高、人口最密集的私人住宅项目。
这栋大楼是有名建筑师陈青松设计,外观犹如一个马蹄铁,光是外观来看可以说非常超前。珍珠苑是我国最后一个采用“粗野派”风格的建筑,“粗野派”(Brutalist architecture)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兴起,特点是建筑外观粗野坚固,外部通常有暴露的混凝土结构以及较沉重巨大的建筑体块,从而清晰地表达出建筑的力量感与功能性。
珍珠苑形似马蹄铁的外观其实是有着建筑学的奥秘的,漏斗式的空间设计是为了让272户单位前后都能通风,非常适合新加坡炎热的天气。这也是不少居民对于珍珠苑恋恋不舍的原因之一。
1984年就和父母住在珍珠苑的摄影师林廷(38岁)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
“这座建筑在中间采用了漏斗式的真空设计,所以凉风很容易渗入走廊和屋内,前后都通风,很凉爽。我几乎从不需要开冷气,省了不少水电费,哈哈!因为客厅面向西方,所以遮挡了下午的烈日,非常适合看夕阳。
从窗口眺望,还可以看到360度的环绕景致,加上无敌海景,新加坡的城市风景线一览无遗,简直是百看不腻!从客厅窗口望去,原本是一片平地,草木葱茏,可是过去34年来,公寓和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发展非常迅速。”
看来在居民眼中,这建筑不仅通风凉快,优越的地理位置也给窗外带来无尽美景,让居民40多年的回忆里都是带有美景和好心情的。
珍珠苑也成了不少摄影爱好者拍照打卡的必去地,比起已经看腻了的花花草草,360度无死角的建筑更受摄影爱好者青睐。而不少年轻人也前来“朝圣”,因为粗野派的建筑随便一拍就会让照片看起来超Hip(潮)。
新加坡容不下老一派粗野派?
除了珍珠苑,早期粗野派的建筑还包括珍珠坊、位于美芝路的黄金坊、邵氏大厦、新加坡能源公司大楼等等。
而这些粗野派的建筑中有不少都即将人去楼空。1973年建成的珍珠坊集体出售计划在进行中,进度缓慢,因为集售委员会在一年内还未敲定保留价(reservation price),也没能拟出集售协议书让业主签名。但现在已经超过一年多进展依然缓慢,是否能在两年内争取到八成业主签名还是个问号。
黄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也已成立集体出售委员会,向市建局提出规划建议,计划在保留现有16层大厦的基础上,将一侧的停车楼拆除,用于建造约四五十层高的新楼。根据《联合早报》报道,市建局也指出黄金坊可重新发展为集零售、办公、住宅、服务公寓和酒店于一身的综合项目。
这些建筑虽旧,但已成为了“什么都差不多”的新加坡里的一点点缀,现在也被当做拍照打卡的热门背景,连仔细构图的麻烦都可免去,楼层的设计就是最好的黄金分割线:
除了建筑设计和外形具有艺术价值,对于老建筑的一份情怀也难以割舍。这些建筑多数建于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对于国人来说不单单是陪伴度过童年这么简单。
本地建筑摄影师苏建隆(Darren Soh)表示,这些粗野派建筑象征着的是新加坡早期的“希望和抱负”,而让它们消失会让不少居民觉得,所有类型的建筑都拆除和替换得太快了。
为什么80年代年我们可以保留店屋,现在无法保留“粗野派”?
因为这个世界不止看脸好不好看,也看楼好不好看吗?
虽然这是残酷的事实的一部分,但更残酷的事实是,保留一座建筑需要取得100%屋主的支持,而集体出售计划只需要两年内取得80%屋主同意就能通过。这意味着要保留而不是重建这些建筑,几乎是不可能的。珍珠苑2015年曾尝试过申请保留,但结果自然是失败的。
一部分居民对于珍珠苑的确恋恋不舍,并以行动表达这份情怀,有居民没有签署集体出售计划同意书,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全家大合照缅怀这栋老楼。
但也必须承认,情怀放在一边,不少居民坦言珍珠苑的确可能不再那么宜居了。通风大自然美景是真的,童年回忆杂货店也是真,巴刹熟食中心美食多也是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设施老化大量金钱维修也是真。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将珍珠苑公寓出租的薛丽珠说,珍珠苑已老化,许多设施要经常维修,因此出售对大家都好。自1984年就住在这里在公寓里头的林廷(38岁)也说,公寓设施相当老旧,他们这些年的维修费和装修费花了至少五位数以上。这些现实问题让居民们一边怀念的同时,一边也考虑保留的可行性。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上的方方面面都面临着被刷新替代的命运,我们怀旧舍不去老情怀的速度,似乎永远比不上建筑被替换的速度。
凯德集团打算把珍珠苑重建为一个800多住户的住宅区,“设社区和共用设施来促进社区精神,宣扬这一代独特的历史”,并表示这将会是一个“让年轻都市人在充溢着本地文化的成熟区拥有一个家的难得机会”。
新项目预计2023年初完工,不少居民表示未来新公寓建成,只要价钱合理,就有意买回。届时,他们可能还会遇见昔日老邻居,一起去珍珠苑后的珍珠山公园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