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 YouTube 看了早报做的街头访问,问了新加坡籍、中国籍的路人有关他们对“坡县”这个别名的看法。几周前,我也在《联合早报》读到了言论版的文章。
个人认为,“坡县”一词带有贬义,应尊重新加坡的国家地位,不继续使用这一词汇。
综合了早报的文章和街头访问,我想表达对这件事情的几点想法。
说者无意:从使用”坡县“一词的角度
过去一年多在中国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坡县“一词。不仅是线下听当地人这么说,社交平台(小红书、微信朋友圈)也都这么说。例如,”下周去坡县“、”坡县旅游攻略“。
观察下来,对使用”坡县“一词的人来说,把新加坡说成“坡县”,带着一种可爱、亲切的感觉。从直观角度,“坡县”由来自然是因为新加坡土地面积小,差不多中国一个县城一般大小。
但从另一个层面,“坡县”似乎拉近了中国人与新加坡的距离,认为新加坡是一个文化上与中国相近的友好国家,是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地方。就如中国社会里习惯叫人 “亲” 或是 “哥”、“姐”。有了这个别名,或是小名,让“新加坡”这个国家更生动一些。
另外,我认为在用语中,“坡县”一词纯粹是比喻新加坡的土地面积,不认为夹带其他贬义,像是隐喻新加坡落后这种说法。如许多受访者说的,多数都是带着一种无害、好玩的心态。
听者有心:从新加坡人的角度
然而,每次听到“坡县”的说法时,我心里其实也不是滋味。
为什么呢?
首先,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坡县”感觉好像承认新加坡是一个中国的县。
小时候,当世界没那么认识新加坡的时候,许多不住在亚洲的人都会误以为新加坡这个华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是“中国的一部分”。
一直以来,新加坡人对此都很反感。
从政治层面,新加坡人对自己国家的独立之路相当自豪。把新加坡说成别的国家的一部分,似乎否定了这个年轻国家的存在。
二、从社会层面来说,新加坡一直强调族群、信仰的多元性。我们既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也不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更不是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对于类似这种和某个民族挂钩的比喻,很容易触动新加坡人的敏感神经。
上世纪90年代,前印尼总统比喻新加坡为小红点时,最初也引起了部分新加坡人不满的声浪。多年后,我们似乎接受了这种比喻。毕竟小红点纯粹是一个中性的比喻词。
但我想“坡县”一词,怎么听还是有些不是滋味的地方。
将心比心,如果其他国家给中国取一个中国人不爱听的别名,或许中国人也会不满,甚至认为是一个辱华事件吧?
到头来,沟通应该是以听众、接收者的角度来进行。
这一番讨论自然不会让“坡县”一词一日之间就消失,这纯粹是一场文化交流。
如果有一天,当有人提及“坡县”的时候,希望身旁有人会主动提醒,告诉说话的人,这个用词在新加坡并不是所有人能接受。
如果真的无意冒犯新加坡人,且愿意考虑新加坡五百多万人的感受,那在新加坡人面前,不如就改一改这个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