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政府组屋的绝大部分新加坡人对组屋底层经常举行的白事已是习以为常。
为了避免对邻居和所属社区造成太大困扰,许多时侯由丧家所委任的殡葬业者,都会敦促他们合作的承包商利用篷布将四周围得密实些,设法遮挡途径停丧地点居民的视线,尽量确保居民不会对摆在组屋楼下的棺木,以及其他可能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事与物在视线上对冲而产生困扰。这种做法也可说是丧家和他们所属的社区之间的一种和平共处的方式。
让我非常困扰的是,殡葬业者似乎会习惯性将自家横幅广告理所当然地挂出来。这个做法既可以利用横幅广告作为遮挡视线的篷布,又可在接下来的三五天为自家服务好好宣传一番,一举两得。
除非家属不同意要求撤下,很多时候这种借丧事打广告的陋习已成为业者理所当然的一道“工作程序”。
我希望有关当局可以慎重看待这个颇为不厚道且有失尊重家属的商业宣传手法,加以管制。我提议环境局、新加坡广告标准管理局和市镇理事会能合作制定出一套标准,杜绝这种不恰当的行为,进一步提升新加坡殡葬业的服务水平和组屋区的整体观感。
其二,我认为必须杜绝红包文化在新加坡殡葬业的滋长。我希望相关业者能严格规定所有服务人员与相关合作伙伴(包括做法事的宗教人员在内)都不得私下收受丧家的红包。就算是家属觉得服务人员认真辛劳,以红包表示答谢之意,也一样不允许。
业者也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下点儿功夫,逐步提高殡葬业员工的薪金酬劳与奖励。
在殡葬费用目前不公开也不固定的情况之下,红包文化难免会让一些家属和旁观者加深对殡葬业者的误解,认为这就是“传统习俗”。新加坡殡葬业未来的发展不再需要不合理、不厚道和不尊重丧家的陋习。
新加坡也应该开始探讨如何制定一套完整的法规来监管殡葬业。中国大陆、台湾和新西兰等地的一些相关殡葬管理法都值得借鉴学习。一套完整的监管殡葬业的法规虽不是一颗灵丹妙药,可以解决目前业内的所有问题,但它肯定是规范此行业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新加坡人口迅速老化的大前提下,我们必须把死亡与殡葬相关的事宜纳入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讨论中。
死亡这个议题涉及到教育、国家发展、人口政策和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宏观和战略性的公共政策角度重新了解死亡和殡葬业的未来发展。新加坡需要的是一个跨机构、跨部门的政府单位来管理,而不是将殡葬业定义为公共卫生课题,直接交由环境局监管。
我建议扩大总理公署国家人口及人才署的职责,把死亡和殡葬业纳入其职责中,提升国人的死亡意识(Death Literacy)。
(**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