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风波:还好政府没有甩锅,派出两位部长道歉“减损”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16:23
英兰妮与杨莉明
政府出动了两位部长: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右)和财政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左)向新加坡人郑重道歉,显示事态严重。(海峡时报)

亲上火线解说事件的来龙去脉

政府不再部分隐藏个人身份证号码的做法,引起公众的困惑与热议,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和财政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召开记者会,说明事件源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失误,并再次就事件道歉。

政府出动了两位部长向国人郑重道歉,显示事态严重,政府不能对民间的疑问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杨莉明重申,政府在这件事上的出发点是要改变人们把身份证号当作身份验证的做法,减少被盗用的风险。

杨莉明
杨莉明:“识别“与”验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联合早报)

她说,身份证的主要用途是识别身份(identifier),把身份证号当作身份验证(authenticator)的做法存在风险,必须改变。

部长所说的“识别“与”验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们一般上容易混淆。

杨莉明说,政府原以为可以循序渐进地与公众沟通,但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Regulatory Authority,简称 ACRA)公开了一些人的完整身份证号码,打乱了原有的节奏和计划也引发人们担忧,因此政府如今会加快宣导步伐。

公开向国人道歉是“减损”的应对之策

这次要不是两位部长亲上火线,解说事件的来龙去脉,而只让企业管制局的头头出来道歉,将给人们留下政府“甩锅“的印象。

ACRA记者会
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左起)、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以及会计与企业管制局局长邓慧敏,12月19日多次在记者会上就不再隐藏身份证号码事件造成的担忧道歉。 (海峡时报)

政府公开向国人道歉,不是常有的事,也不是没有,该道歉时还是须要道歉,而且必须表现出诚意。

相信不少新加坡人还印象犹新,在2019冠病疫情之初,新加坡推出了“合力追踪”应用(TraceTogether),但也因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失调而引起不小的舆论风波

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曽在国会中表明警方调查“非常严重”的刑事案时,有权索取“合力追踪”应用的数据,这引起网上一阵哗然。

原因是,政府一开始时声称这个纯粹是用于抗疫情的数据是百分百保密。政府打脸自己,让人怀疑政府的诚信。

主管智慧国计划的外交部长维文在国会回答反对党领袖毕丹星的问题,以近乎低声下气的口气说:

“你可以对我失望,但不要因此放弃‘合力追踪’的保护。”

维文当时表示,愿为“合力追踪”应用沟通上的疏忽承担全责。

政府不得不随即向国人道歉,由维文背起这个锅,是一种“减损”的应对之策。风波也因此而平息,这个抗疫的数码应用得到国人的支持,也成为国际上一个学习的样板。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Bizfile
Bizfile网站自12月13日起暂停个人查询功能,之后将恢复功能但不会再显示身份证号码。(联合早报)

如今诈骗分子横行,无时无刻不广撒渔网,搞到人心惶惶,神经兮兮,没有名字的电话不敢接,来历不明的短信直接删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以前有人还喜欢消遣不明来历的来电,现在科技已经进步神速到就要你多骂他几句,然后就可以拿走你的声音,再借用你的身份去忽悠别人,你的声音反而倒成了帮凶。

此事不少人宁愿信以为真,所以,连骂人的那一口气都省起来。

笔者不久前到医院做个日间小手术,从报到、验血到临床那一刻都一直重复问我的身份证号码,前台问了、护士问了,医生动手前还再问,好像怕你冒充别人来动手术。

其实,医院最怕“把冯京当马凉“,把Tan Ah Kow当作Tan Ah Kau。“陈亚九”和“陈阿狗”,名字听起来一样,却是不同的两个人,所以,最好再验证一下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是最保险的一关。

认错病人开错刀后果严重,这样的乌龙事件不是没有发生过。因此,从诊疗所到医院,对身份确认这一层是非常小心,一问再问、三问四问,不怕你嫌啰嗦。

这次的身份证号码风波,说是小事,是真的小事;说是大事,也是大事,因为引起大众恐慌,再加上以讹传讹,许多人无端受惊吓。

本来不以为意的也就跟着起哄,网上于是一阵议论沸腾。

出门在外不要随便扫码,因为一扫码,你的个人资料就被扫掉,这是朋友给我的劝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偏偏这年头,连在餐馆吃饭点餐都要扫码。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