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爆发的耶鲁—国大学院(Yale-NUS College)合并风波至今仍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
事件的最新进展是超过260多名学生家长连署要求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出面谈谈”,和他们进行全体会议(town hall)。
值得关注的是,家长们的大动作在网上引来一些冷嘲热讽。相关新闻底下的留言都出现不少“都是大学生了,居然还要出动家长介入”的评语,暗讽大学生是草莓族。
“爸爸妈妈,我为公司奉献了这么多,结果公司现在要解雇我。你们可以帮我跟总裁谈一谈吗?”
“为什么这些大学生的事情得出动家长咧?他们难道还没长大成人吗?”
“到底是谁在念书?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真好笑。”
当然,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为孩子支付学费的家长们也是整起事件的利益关系人(stakeholder),他们有权要求校方给他们一个交代。
不过,关于学生是不是“妈宝”、“爸宝”的讨论,恐怕对事件发生后就一直卖力透过各种管道发声的校友及学生有欠公允,这些去脉络的批评也有模糊焦点之虞。
学生、校友没有坐等家长帮出头
耶鲁—国大学院的风波起源于国立大学在8月27日突然以一纸文告,宣布耶鲁—国大将在2025年停办,并与国大博学计划(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me)整合成立新学院。
停办也好,合并也罢,熟悉的母校即将走入历史,学生、校友和家长的反弹都在情理之中。
整起事件最大的争议,是国大校方宣布相关决定前,并未咨询所有利益关系人的意见。学生、校友及家长在合并文告出炉前,都表示全被蒙在鼓里。
耶鲁—国大学院的校长陈大荣教授也坦承,合并方案端到他面前时,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就连他自己也同感惊讶。
换句话说,这是国大管理层由上而下的决定,过程是否透明成了这场公关危机的主要争议。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耶鲁—国大学院的学生及校友乖乖坐等爸爸妈妈帮忙收拾局面。相反的,他们很快就依循各种途径发动抗议,表达不满。
发起网络连署 在校园刊物上发表公开信
他们甚至在网上发起名为“别再由上而下”(No More Top Down)的网络连署。截至今天(9日)为止,已获得1万4000多人连署。
一些学生也透过校园刊物《八方仪》(The Octant)发表评论,针对国大停办耶鲁—国大的决定提出质疑。
在一封耶鲁—国大学生及校友集体连署发给学校赞助人的公开信(An Open Letter to the Donors of Yale-NUS College)中,学生们批评说,国大校方没有考虑到停办决定对利益关系人的冲击,也没有展现出问责的态度。
他们也提到,合并后的新学院将和原本的耶鲁—国大相去甚远。学校赞助人所支持的学术自由精神,有极大可能无法在新学院重现。如果停办决定无法逆转,也应确保国大校方能更透明地交代整个决策过程,以及承诺为新学院提供类似耶鲁—国大的自治与博雅课程。
一名在《海峡时报》任职的该校校友Timothy Goh则撰文痛陈,耶鲁—国大学院的停办对他们而言,不只是像一些网络迷因所戏称,只是失去了耶鲁(Yale)这两个字眼。他们失去的,是2013年创办以来,师生共同塑造的独特文化。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耶鲁—国大不只是一所学校,它也是我们的家园。”
他提到,更令人痛心的,是他们失去这所学校的方式。他批评说,停办该校的过程来得突然,而且没有给予任何清晰的解释,让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放弃其他发展机会来到该校的教员与学生措手不及。
他说,尽管国大有权在提前一年通知的情况下,结束与耶鲁大学的合作,但这种突如其来的宣布,以及没有与受影响最深的利益关系人展开讨论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国大校长没有参与首次讲解会
家长如此坚持与国大校方会谈,也与后者至今没有妥善回应相关课题脱不了干系。
据报道,国大曾在9月2日为学生家长办过一场讲解会,但是当时推出的代表,却是在停办过程中“被告知决定”的耶鲁—国大学院校长陈大荣教授。
真正拍板定案,停办耶鲁—国大学院的国大高层,包括国大校长陈永财教授并未出席讲解会。
家长们在发给陈永财教授的电邮中写道,陈大荣在当天讲解会所能给出的最好答案是“国大有自己的理由和理想……所以我们也只能这样”。
家长们对此回应并不买单,他们要求陈永财直接和家长们面谈,称后者不应该要求耶鲁—国大学院的管理层帮他解释自己所拍板的决定。
家长们也拒绝了陈永财打算分批与家长面对面会谈的献议,强调要办就依循惯例举办全体会议。
“在新加坡目前的冠病疫情下,面对面的会面并不恰当。我们这里有260位家长,我们都想和你展开对话,我们认为你应该不太有办法分50次和我们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