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文化申遗成功,美食里的政治味道

更新:
2020年12月17日 18:14
昨晚小贩文化申遗成功。(联合晚报)

阶级分化的一道防线

昨晚,小贩文化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后,短短几个小时,本地政要相继发出短评欢呼叫好,在网上引发一阵小小热闹。

我们的总统,总理,副总理和各个部长,对申遗的成功显然有所预期,早已准备好了文稿,消息一传出,在第一时间以精致的文字、一腔的热情,先说申遗的重大意义,再说几代小贩的“汗水和辛劳”。

他们的信息颇为相似,用的都是新加坡人熟悉的词语:独特的传统文化、国民身份认同、多元种族、社会团结、负担得起的美食……

不要小看罗惹米暹面煎粿,藏在里头的不仅是手艺和味道,还有不太容易消化的国家大业。

哈利玛总统形容小贩中心是“许多国人的社区饭厅。”

唐振辉部长说:

“小贩中心凸显了我们这个国家的本质。各有特色的摊位互相辉映,带出多元种族和文化的色彩;各个阶层民众齐聚于此,并肩而坐,反映国人不分彼此的生活之道。”

换句话说,有钱的人,没钱的人,各个种族,各宗教信仰者,都聚集在这里。所以,小贩食物不仅填饱肚子,还消融了社会隔阂,成了抵御分化的一道防线。

我们的政治人物向来都知道小贩中心之妙。

部长和议员到基层走动,一定会走到小贩群中,与人嘘寒问暖,然后坐在食客群里探访民情。周末一过,在他们的Facebook上,我们都知道他们去了那个小贩中心,吃了什么心爱的食物,得到了什么宝贵的民意。

在小贩摊位上,在某个显眼的角落,不难发现摊主与政要的亲切合照。这是变相的广告,照理“不成体统”,但显然获得政要的默许。众商家之中,也只有小贩有此“特权”。

20201217-议员.jpg
持续小贩行业工作小组联合主席林玉铭(左一)和谢秉辉(左二)和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一起走访锦茂路第20座巴刹与熟食中心,与小贩们交流。(联合晚报)

除了政治人物,本地名流精英,商界巨贾,很多也是小贩的常客,也不时上网亮出自己对小贩美食的钟爱,间接地说明自己全无阶级意识。

当今世界,阶级意识和族群分歧,在很多地方都是个不断扩散的社会肿瘤,各地政府苦无对策,政策左摆右摆都有代价。

在新加坡,最近几个大选显示,收入不均衍生了各种不满,执政党为此大伤脑筋,一直设法淡化精英色彩和营造亲民形象,很努力地走到民间深处,与大伙一块吃喝谈论民生。

20201217-insta.jpg
不只执政党走入民间,工人党也经常在面簿上有意无意地帮小贩们宣传。图为工人党主席林瑞莲在本地著名的粥品店用餐。(林瑞莲Instagram)

这是政治人物的烦恼和对策。

对小贩来说,申遗有点抽象,实际益处有点遥远,真正能够帮得到他们的,也还是生意成本的抑制。不起租金和费用最好,要起也不好起太多,不然再多的荣耀也没用。

对平民百姓来说,最为实际的,还是价廉物美的食物;文化和政治,就留给精英去烦恼。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