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抗疫 不惊不乱

更新:
2020年01月31日 19:03
wuhan virus

“世界上最严谨的防疫措施”。

武汉肺炎确诊病例在我国已达13人,让人增添几分不安心情。这个非常时期,最需要的是上下一心,理性抗疫,但是,近日来,随着形势的恶化,谣言和假消息满天飞,给目前的局势添乱。

如网上谣传兀兰巴刹附近出现疑似肺炎病例,兀兰巴刹和地铁站关闭进行消毒清洗的工作,公众请避之则吉。当局前日公开辟谣之后,网上朋友圈里还是继续收到有关的“好心”提醒,让人气炸。

这种现象说明,有些人平日就只是靠手机上或是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活,随意转发消息成了生活习惯。

同时,这也说明不少新加坡人还是不了解政府应付这类涉及公共卫生和健康危机的处理手法,轻易相信谣言的人本身就是对政府处理危机的手法缺乏信心,以为政府刻意隐瞒某些事件。像类似病例的数据,政府的信息透明有助于抗疫工作,刻意隐瞒对政府全无好处。

17年前源自广东的沙斯疫情,新加坡是重灾区,238人受感染,33人死亡,死者包括医护人员。

file792vc7bassz83ledmij.jpg
(互联网)

那一场从2003年3月1日第一起疑似病患送入陈笃生医院,直到6月中新加坡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为完全脱离沙斯,历时3个月的抗疫战争给新加坡吸取了惨痛而宝贵的经验,新加坡首开先例,在机场入境处布置体温检测器,区别发高烧的疑似病人。

测温机器的本来作用就是测体温而已,当年邻国的媒体却故意揶揄新加坡的做法无法检测出沙斯病人。新加坡的独特策略不久后在全球推广,成为今天各国检查入境外国人身体状况的标准作业。

沙斯来袭之前,新加坡的小贩中心的卫生水平只能说是一般,连洗手盆都没有,公众要洗手就得到厕所去,但沙斯肆虐过后,小贩中心不同角落设洗手盆方便公众,已成了小贩中心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医院和公共设施遍设消毒液瓶子,在电梯口和出入口处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自我消毒,沙斯疫情教我们要随时随地照顾个人卫生。

当年国会内,部长、议员纷纷批评国人平日没有养成卫生的习惯,林瑞生部长把国人随地吐痰、擤鼻涕后把手随处乱抹的丑态说得生动有趣。以前,国人也不习惯身体不适时出门戴上口罩。

17年后的今天,新加坡人的一些个人卫生习惯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随地吐痰,小贩中心的洗手盆变成了“痰盂”,身体不适依旧不愿意戴口罩,沙斯教会了新加坡许多东西,却也无法显著提高新加坡人的个人卫生习性。

file78bzcgtspis17r97718g.jpg
(新明日报)

沙斯一役,新加坡制定了一套“疾病爆发应对系统”,以绿黄橙红不同颜色为应对措施分级,现在仍属黄色级别,并未到危机时刻,但不少人已开始慌张,人云亦云,这是当年沙斯期间所未见。因为当年社交媒体还未面世,人们的消息来自传统媒体,政府通过媒体公布消息,基本上就能取得安定人心的作用。

对政府处理危机的手法还不放心的国人不妨重温一下政府以前是怎么做的。

2003年4月,李光耀夫人因在中央医院做超声波检查时,疑感染沙斯,李及夫人接获居家隔离令在家隔离。当年的陈清木议员也不幸染上沙斯,在家隔离,通过视频对话,参与国会辩论,情绪激动地述说自己染上沙斯之后害怕传染给家人的恐惧。

当年抗沙斯的一个动作就是人与人之间避免肢体接触,甚至也不要跟别人握手。当年的国务资政李光耀以身作则,照常接见国宾时也不与人握手。

Washing-hands-with-soap.jpg
勤洗手。(互联网)

抗沙斯期间,当局教人如何“正确的洗手”几乎成了洗手运动,虽然有点喜剧性,但人们都认真看待,重新学习如何洗手。

今天,网络时代下,政府抗疫还得同时抗假消息和打击谣言,幸好抗疫经验丰富,政府已有一套标准作业程序,为危机的可能到来做好最坏的准备。英国广播公司当年对新加坡的抗沙斯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说新加坡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谨的防疫措施”。

应变不惊,遇事不乱,这才是自信心的表现。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