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得主只是读书厉害,凭什么享有工作特权?

更新:
2017年10月19日 14:37
-

PSC奖学金得主的奖励制度,最大问题在于“护航”。如果我们要的是人才,而不只是“专”才,就不应该在职场评估时,给予这批奖学金得主优待特权。

我们在职场上,尤其是政府部门,常会看到一些新人擢升得特别快,但实际上他表现可能并不是很出色,一问之下,哦,原来他是公共服务委员会奖学金(PSC scholarship)得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优质生”(scholar)。

这个行头在本地是很吃得开的,以职场新人来说,拿到手了之后就等于有比别人更高的机会受聘,而且只要工作时不行差踏错,还能扶摇直上,前途受保障。但时至今日,尤其政府不断强调“唯才是用”,这个数十年前开始实施的机制,有与时并进吗?

奖学金得主工作表现未必一定好

日前,我国校长学院(Academy of Principals)院长Belinda Charles在接受亚洲新闻台访问时,针对这个奖学金得主机制,提出置疑。

她说,当初政府启动这个机制,是因为开国初期,我国需要有卓越思考能力者,于是提供这批奖学金得主发挥所长的时间和空间,以期他们能在未来成为国家领导人。但或许是奖励过于优异,数十年来形成了一个观念:你是PSC优质生,就能确立被保送的前程,致使家长也将孩子学习的目标放在获取奖学金上面,甚至会尽可能让孩子报读“出产”PSC奖学金得主的学校。

她认为这个想法需要改变,而作为“罪魁祸首”的PSC奖学金所带来的奖励制度也应该改变了。不过,她并没有提出具体改变的方案。

在问到有人说PSC奖学金得主考取了好成绩,所以理应给予奖励,Belinda Charles回以疑问:但工作上的奖励是他们应得的吗?她举例,优质生被保送到学校教书,有些展现了能力,有些却差强人意,甚至完全不能胜任教书这份工作。那并不是智力的问题,他们是聪明的,但就是不会教书。

这一回答,与其说是突破盲点,倒不如说其实我们都明白,不明白的是为何政府一意孤行推行这样的以学业成绩为指标,决定一个人职业未来的政策。

学识渊博并不表示会传授知识

以Belinda Charles提到的教书工作来说,回想起当年大学上课的情景,所有系讲师都是博士级人马,却不是每个都教得好。有些一上课就拿出镇山之宝——那不知使用了多少年的讲义,然后一字一句照念,让学生闷到抽筋;有些上课时口沫横飞、口若悬河,却是不着边际地讲了一大轮与课业无关的闲事;还有拿着自己印制成书的博士论文当教材使用的,林林总总,各有各精彩。你说他们不行吗?绝对不可能,在他的领域里他是专家,学识渊博,但就是不懂得如何将他满腹知识有效地传递给莘莘学子们。

说穿了,这道理并不难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长,专长正因为是“专”的,才叫专长,同样的领域里也会再细分为不同的专长,所以你读书厉害,并不见得你教书就了得;你很懂得吃,并不表示你就能烧得一手好菜;你电影评论写得好,并不表示你就会导戏。就这么简单。反正就是不能一概而论,要懂得把适合的分配到适用的地方。这,就是PSC奖学金制度有待解决的问题。

聪明也有分不同类型

聪明,不只是程度的高低,还有不同面向的区别。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book smart和street smart这两种对立的智商。Book smart的正面意义是读书厉害,学业上能考取好成绩;负面意思则是只懂死读书的书呆子。Street smart也有褒贬,好的是说从生活吸取经验累积智慧,善交际懂变通;不好的就是说只会耍小聪明,随时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可以,我们当然希望能兼得两者之长,那就真的是人才了。但book smart的标准容易掌握,street smart却难以考核,这或许是政府当年在培养杰出人才的时候,面临的难题。既然如此,只好退而求其次,只取能够判定的book smart,反正一大票book smart当中,总会有刚才提到的身兼book与street两者智商的人才在里头吧。这种类似“宁杀错,勿放过”的做法,理论上并没有错,在能够系统性审核的状况下,这个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唯一的方法。

只是PSC奖学金得主中,book smart的数量显然不少,这群专长在于读书(比较适合以学术研究当工作)的优质生,却能在职场表现不佳的时候,还获得奖励,就难免会让非PSC奖学金得主产生社会不公的负面情绪了。

政府高官也存在的问题

在唯才是用和各司其职的概念上,我国目前似乎都有为人诟病的情况,尤其是政府部门。部长群中不乏医生、律师、退伍军人等等,我们想问的是,这些“半路出家”从政的人,有接受过管治国家的适当训练吗?

一名医生可能医术高明,却并不表示他懂得如何管理国家、领导社会。这道理就跟上面提到的例子一样,简单明了,但政府显然一直都是依据个人特定“专长”表现来评估,并建立在他能妥善处理甲事项,就必能在乙事项也能有好表现的基础上任用“专才”。

另一个例子就是军人。武装部队中的将军,退伍后从政,不少还身居部长高职。但同样的问题产生了:你在部队里是将军,退伍后就是平民,为什么享有特权?你当将军的时候有能力带好军队,但你凭什么当教育部长,你懂教育吗?你凭什么当交通部长,你懂一个国家交通系统的运作吗?

更何况,武装部队里许多将军级的军官,往往也是PSC奖学金得主,所以才能年纪轻轻就一直被保送到高位。他们都是读书厉害的,是之前提过的book smart,但这跟打仗是两码事啊,以学业成绩定夺军衔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置疑的方式,可却是我国多年来实施的制度。当这些book smart的将军退伍后转当部长,也难怪每当部门出状况,或发表匪夷所思的政策或谈话时,要被国民揶揄为他们只是一群“纸上将军”(paper general)了。

奖学金奖励是时候改变了

PSC奖学金得主的奖励制度,最大问题在于“护航”。如果我们要的是人才,而不只是“专”才,就不应该在职场评估时,给予这批PSC奖学金得主优待特权。他们既然被视为人才,本来就应该能人所不能,要比一般人出色,对他们要求高才是正确,所以应该特别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标准更高的评估系统,像现在这样,变相降低对他们的表现要求而进行保送,根本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会建议,PSC奖学金可以继续颁发,在得主学业或学术上的费用给予奖励,至于毕业后,得主可选择从事学术研究,或进入职场。

选择前者,PSC奖学金可以继续支助,毕竟他们原本就是book smart的一群,学术研究才是他们的专才,这样的奖励会更让人信服。如果他们真的只是读书厉害,强迫他们去职场从事他们不在行的工作也毫无意义,让他们学以致用才真的不浪费了他们book smart的能力,或许有朝一日能为新加坡争光,取得诺贝尔奖呢?

而选择进入职场,就必须如前所述,不能享有保送特权,即使不以高要求评估,最起码也应该与其他人站在同样的起跑点上。这,才不辜负了国家倡导唯才是用的公平、公正、公开理念。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