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害怕被卷入违法事件 反而被骗子玩弄于股掌间

更新:
2024年12月05日 18:22
过于在乎个人好公民形象?
(联合早报)

过于在乎个人好公民形象?

诈骗集团紧跟时事,骗子已经不讲普通话还会讲新加坡式英语,有时真的让人防不胜防。

新加坡一名67岁的退休妇女Grace就因此被骗走了119万新元!

为了警惕他人别上当,她日前向媒体分享自己受骗的经过。

这起骗案发生在今年5月15日。

Grace当时人在中国游玩,回新加坡的前一天,她突然接到一通来自“华侨银行”职员的电话,称她的银行卡被用来进行可疑交易,问她是否购买了价值8000元的商品,要求她确认。

由于华侨银行并非她的主要交易银行,她也没在手机安装该银行应用。再加上,她当时人在国外,无法查看转账记录。她在电话上否认购买商品后,假职员就将电话转给一名“男警长”。

Grace形容说:

对方说的是新加坡式英语,偶尔夹杂华语,严肃指示她赶快找一个安静无人的角落,配合查案。也让她不要和家人讨论这个机密事情,否则就无法开展调查工作。

她告诉媒体:

“我就这样相信了。我也不懂为何自己这么容易轻信对方,慢慢就落入圈套。”

当时人在中国亲戚家的Grace立刻走到客房锁上门,一聊就是三个小时。

其间,假警长告诉Grace,她的银行账户被盗,很可能涉及洗钱。到了午餐时间,亲戚敲门喊她吃饭,告诉她“很可能是接到诈骗电话”,她都不予以理会。

假警长成功让她相信,她因洗钱而必须受到调查。假警长甚至要求她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每天要通过WhatsApp与他联系四次报到,否则将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Grace坦言,

她当时想到的就是新加坡轰动一时的史上最大规模30亿洗钱案,很担心自己被卷入类似的案件,一时就心慌意乱了。

假警长过后传来伪造的官方文件,“证实”Grace正被调查,增加了说辞的可信度。

对方声称,根据“优先金融调查计划”(priority financial investigation),Grace须汇款到官方指定的安全户头,以确保资金是“干净”的。

回到新加坡后,她继续和假警长保持联络,并在一周后,陆续汇出了好几笔介于9万新元至9万9999新元的款项。

假警长甚至让她相信,自己在银行应用程序中输入的五位数只是验证码,而且总是以9数字开头。她并不知道所谓的验证码,实际上就是汇给对方的款额。

假警长还教她在银行询问异常交易时应该怎么解释,让她谎称是为了买手表或公寓。

Grace就这样一一照做。

骗徒得逞后,再让Grace到一家国际银行开设新户头,陆续分10笔,转账到一个名为“Datatronics”的公司户头,共约89万新元。

另外海有两笔近20万新元则汇款至另一银行户头。一个月内,Grace就这样汇出了共119万新元。

Grace说:

“经常听到有人说‘不要提供一次性密码’、‘不要提供密码’,所以我非常小心。但在这件事,(骗子)只是告诉我,为了调查,所有的钱最后都会退还,我还就竟然相信了。”

华侨银行反诈骗单位调查员傅仰辉监测到“Datatronics”公司户头的交易可疑,顺藤摸瓜在24日找到线索,通知反诈骗中心后,识破这个骗局。

傅仰辉说,这家公司一个月前注册成立并开设户头。

“公司有大笔且频繁的交易很正常,但户头大多数的钱,约80万都来自同一户头,也就是受害者转出的,那就很可疑。”

高级调查员李伟明高级警曹长接到任务后联系Grace,但她并不信自己受骗,还说自己本来就跟假警员交谈。

李伟明建议她到位于广东民大厦的警察总部会面,经过解释她终于恍然大悟,接受了被骗的事实。

新加坡《防诈骗保障法案》11月11日在国会提呈一读,允许警方向银行发出限制令(Restriction Orders),限制受害者在30天内不能进行银行交易,包括转账、取现和使用信用卡等,但期间仍可领取一笔固定的生活费。

身为受害者的Grace自然是支持《防诈骗保障法案》的,因为这能帮助到顽固不听劝的骗局受害者。

Grace说:

“当我跟警方录口供时,我都不知道自己损失了多少钱。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查看,也不想知道。”

Grace并不打算让先生和家人知道这件事。

读到这里,蚁粉是不是想说Grace真的很傻,竟然会相信这样的骗局?

其实像她这样的受害者还有很多。

冒充政府官员骗案近来攀高

新加坡警方和金融管理局透露,这类冒充政府官员骗局的数量激增,2024年首10个月,新加坡警察部队接获至少1100起冒充政府官员的相关报案,损失额达1亿2000万新元,几乎是2023年同期680起案件共涉及6700万新元损失额的两倍。

有公众Ong Kim Bock就致函给《海峡时报》说,他近日也差点步上Grace的后尘,成为骗局受害人。

他写道,一个称是来自反诈骗中心的人打电话,通知他的身份被用来注册一部iPhone,用作非法目的和犯罪。

随后,他就接到自称协助调查的“警察”打来电话,要求他提供所有个人银行信息,并指示他每天给他打四次“报到”电话,报告行踪。

所幸的是,他的家人发现他躲在上锁的房间里打电话长达一个多小时,怀疑他接到了诈骗电话。

于是他才想起要回电核实来电者的身份。果然,没有人接听他的电话,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了此事。

他解释说:

“正如Grace所说,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人,由于骗子所描述的犯罪行为很严重,我们感到非常担忧。骗子先是说我的iPhone被用来推销非法金融产品,后来又说银行职员诈骗所得的佣金已经汇入我的账户。结果,我就失去了判断能力。”

刊登在12月3日《海峡时报》言论版。

上述两人的经历似乎都是因为过于害怕被卷入违法事件,以及太在乎自己的好公民形象,导致他们在听到诈骗者编造的指控时,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由于他们过于在乎自身的良好形象,结果在面对骗子的指控时就变得顺从、不敢反驳,也不敢质疑对方的说法。

这种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在情急之下失去了冷静分析的能力,甚至逐渐相信了骗子的谎言。

骗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弱点,一步步构建出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骗局,让受害者在强烈的压力下选择合作,比如转账、提供个人信息,甚至参与更多复杂的操作。

最终,受害者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因此经历深深的心理创伤。

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警觉性,牢记基本的防骗常识。

例如: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中的指控、不透露个人敏感信息,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尽量暂停行动,向家人、朋友或相关机构寻求帮助。

保持理智与冷静,才是应对骗局的最佳方法。

金管局提醒公众,银行职员不会将电话转给其他政府机构,警方也绝不会要求公众汇款至所谓的“安全户头”协助调查。

欲了解更多反诈详情,公众可浏览ScamShield官网或拨打热线1799。公众也可拨打警方热线1800-255-0000,或到官网提供诈骗线索,所有信息将保密。

收到诈骗电话和信息已成家常便饭

红蚂蚁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诈骗电话和信息,电话的另一头不是说他是从新加坡微信客服中心打来,就是说他是支付宝客服打来的。

说我之前开通了一项微信或支付宝保障,现在要续费,若要取消这项保障就得按照他的步骤来取消。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不然就得从新加坡银行扣钱了。

这群骗子连续换着不同的电话号码给我打电话,期盼有一天我会上当。

以前诈骗电话通常会以+65开头,不过现在的诈骗电话更逼真,都舍去+65,看起来难辨真假。(红蚂蚁提供)

说真的,我收到这些电话的频率非常高,警惕心超级高的我有时都会自我怀疑,是不是真有此事,有关当局才会锲而不舍地打给我?

红蚂蚁也询问了身边的朋友,很多人最近都接到类似的诈骗电话。

所以,我们真的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不会让骗子有机可乘。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