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接受《经济学人》专访答复熟口熟脸 背后的信息你get到吗?

更新:
2024年05月09日 22:25
黄循财接受经济学人访问

没说的比说出口的重要

“(我们不亲中、不亲美,)我们亲新加坡。”

“我们在处理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时非常谨慎,要符合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我们不允许自己被任何支持台独的事业所利用。”

“到了关键时刻,只要符合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利益,我都会做出艰难的决定。”

关注新加坡时事的蚁粉,对这些说法肯定不陌生。

这也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日前接受《经济学人》期刊专访时,所给的部分答案。

黄循财在专访中回答了一系列问题,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新加坡的经济、政治、外交,以及地缘政治等。

他的答案老实说没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人甚至可能因此以为黄循财只会墨守成规,不懂得自出机杼。

但接受《经济学人》这种国际期刊访问时给出这些四平八稳、熟口熟脸的答案,说不定是另有一番用意。

红蚂蚁摘译了《经济学人》访谈实录的部分内容,蚁粉不妨试试领略黄循财其实想对外发出怎样的信号:

劳动力以公民为主,外援为辅

中央商业区
新加坡“再也不能毫不费力地取得经济增长”,贸易环境恶化和人口结构都是原因。(海峡时报)

经济学人:你不久前发表财政预算案声明的时候说过:“新加坡再也不能毫不费力地取得经济增长”,这当中部分原因是贸易环境恶化,但更大的原因跟人口有关,因为属于劳动年龄的新加坡公民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减少数十万人。请你谈谈这点,以及移民在这个课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黄循财:我觉得我们再也不能毫不费力地取得经济增长的原因除了劳动力,也因为新加坡目前高度发展,人力成本肯定不低......新加坡人赚取高薪的同时,成本不可能低,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和推高生产力。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也正因如此,我们目前的经济跟以前大不相同,即便是20年前都已经有很大的区别。

(维持经济增长)也关乎继续为新加坡引进新兴领域的投资,突破局限,从事新的活动。同时,我们也必须准备好让不再盈利的企业退出市场,以腾出资源。这基本上就是变动的过程,可能让员工觉得倍受干扰,但我们也因此致力于帮助员工接受再培训、学习新技能或提升技能。

我们欢迎外籍专业人士到新加坡工作,但会管控引进的外籍员工人数,否则我们很快会招架不住。我们不能像阿联酋那样,本地公民只占了总人口不到10%......这在新加坡是不可能的。

专业人士
黄循财指出,新加坡欢迎外籍专业人士为新加坡的经济增值,但会管控引进的人数。(海峡时报)

经济学人:所以你无法想象一个新加坡公民变成少数群体的情况。

黄循财:完全不能、完全不能、完全不能。

我们会保持开放,但却会守住底线。我们会引进外籍专业人士,也欢迎他们。他们虽然会为我们的经济增值,但我们也会要求他们遵守我们的社会规范。

我们也会确保劳动市场以新加坡公民为主、外国员工为辅,让后者加强我们的经济,也丰富我们的社会,整体来说让所有新加坡人受益。这是我们的作风。

邀请前总理和资深部长继续贡献有其价值

经济学人:新加坡第四代领导的政府跟上一代政治领导有什么不同?

黄循财:新加坡的政治已经蜕变了,也还会继续蜕变。李光耀先生领导人民行动党在60、70,甚至80年代主导新加坡政坛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无法回到那个时代。

新加坡的政治自那时起蜕变,新加坡人本身也蜕变了。新加坡选民受教育程度高、阅历深,投票时也很有眼光。

现代的选民虽然多数希望人民行动党继续执政,还是希望在国会里听到更多反对党的声音。因此,国会肯定会出现反对党议员,这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总理,带领政党参选时,必须竭尽所能把触角伸向每个新加坡人,尽量让他们参与所关心事务的决策规程,让他们共同塑造我们的未来。

国会
黄循财指出,新加坡人希望在国会听到更多来自反对党的声音,因此肯定会有反对党候选人当选议员。(联合早报)

经济学人:据我了解,即将卸任的李显龙总理可能在你的内阁中扮演某种角色。你能否谈谈这点,尤其是解答这个疑惑——李总理的存在,可能阻碍第四代领导真正成为新加坡的“话事人”。

黄循财:这是新加坡的一个传统,虽然在其他国家不普遍,却是新加坡长久以来的传统,我们也认可其价值。每逢领导交接,我们不会撤换所有的旧部长。我们重视资深部长,并邀请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做出贡献,无论是李光耀先生、吴作栋先生和李显龙先生,我们的前总理也是如此。

我不预见李显龙以国务资政的身份继续服务会造成什么困难。他的国际人脉非常宝贵,我会善加利用。因为我身为领导,就必须充分发挥整个团队所有成员的能力,甚至全体国人的能力,确保新加坡这个小岛国在一个灰暗、纷扰的世界里散发更大的光芒。

2011年内阁会议
新加坡内阁成员在2011年5月一场内阁会议的合照,两名前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当时分别担任内阁资政和国务资政。(通讯及新闻部提供)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