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红十字会的报告,本地主动捐血的16岁至25岁年轻捐血者人数,在过去10年里下降了44%。
今年1月至10月的年轻捐血者人数为1万零100名,仅占总捐血人数的14%。相比12年前,也就是2011年,年轻捐血者可是占了三分之一。
年轻捐血者减少是令人担忧且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从年轻时期就培养捐血的习惯,对于确保血库有足够供应,能应对紧急与需要定期输血者的需求,至关重要。
我国接下来五年的血液需求量,估计每年会增长4%,那是因为人口老龄化,更多人因健康问题(如透析治疗)需要输血。与此同时,适合捐血的人口却会因为老龄化或疾病而逐年减少。
我国目前规定60至65岁以上的人士不适合捐血,因此需要更多人加入捐血者行列,尤其是年轻人。
为什么越来越少年轻人捐血?
根据新加坡红十字会的说法,从学生过渡到工作的生活转变,可能导致这群体中的许多人暂停捐血。
一些想捐血的年轻人则因为血铁含量低被拒绝。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从饮食摄取的铁质不足,或剧烈运动引起的。
为了确保捐血者的安全,捐血前护士会先检查血红蛋白水平,若偏低须统一等候28天,让捐血者有足够时间补充体内的铁储量,并通过均衡、富含铁质的饮食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补充铁储量,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包括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海藻、菠菜、坚果和肉类食物。
由于饮食中只有5%到10%的铁质会被身体吸收,如果捐血者每12周定期捐血,身体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饮食来补充流失的铁质,所以捐血者每次捐血后可获约两周的铁质补充剂,协助恢复体内储存的铁量,也维持足够的血红蛋白水平。
根据卫生科学局网站,捐血者应避免在捐血前喝咖啡或茶等含有单宁酸(tannins)的饮料,以及富含钙质的牛奶、乳酪等乳制品,因为这类食物会降低体内铁质的吸收。想补充铁储量,应在用餐后才喝咖啡或茶。
此外,可通过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蔬菜来提高铁质的吸收,素食者更应该吃大量含丰富铁质的食物,因为存在于植物性食材的铁质比肉质中的铁质更难吸收。
其他因素则包括年轻人因为对捐血的认知不足,害怕针筒和疼痛、误以为捐血是麻烦的事,对定期捐血有一些恐惧感,认为捐血可能有害健康。
现在的抽血过程除了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护士也受过训练,他们在插入针管前会先为捐血者涂上局部麻醉药,让捐血过程尽可能无痛。
另外,一名健康的年轻人只需要大约30分钟,就能捐献450毫升的血,这包血液就能在有人需要手术或是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血容量可以通过摄取大量的水分来补充,一般身体状况良好的人,只要确保饮水量足够,血容量在三天内即可恢复正常。
若是身体的铁质储备充足,身体也会在三到四周内补充红细胞。捐过血的三个月后也可以再度捐血,并不会影响健康。
当局如何鼓励年轻人捐血?
红十字会会定期举办社区和校园的捐血活动,这些都是让年轻人展开捐血之路的重要管道。
他们也会定期到本地的中学,初级学院与大专学府举办演讲与宣导活动,以及让学生参观捐血中心,提高他们的捐血意识。
红十字会也借助青少年捐血大使的力量,推行全国捐血计划(National Blood Programme),包括让他们策划校园捐血活动,以及构思各种能鼓励同学捐血的点子,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推动更多年轻人加入捐血行列。
整体来说,国人还是能接受捐血,多数人也明白这是在做好事。尽管有越来越多国人表示愿意回馈社会,但这些年来的本地捐血者比例,还是维持在全国人口的大约1.8%,像2022年初次捐血者只占其中24%。
这或许表示国人一般上愿意尝试捐血,但未必会一再捐血,成为定期捐血者。
据卫生科学局资料,新加坡今年需要多达11万8750包血,也就是说,每天需要325包血、每小时需要14包血。
为了满足需求,红十字会每天需要收集约400包血液。
红十字会解释说,当血液库存下降到不足6天的临界水平时,诸如扁桃体切除或唇裂修复等选择性手术将被推迟,以节省血液来应对紧急情况。
目前,新加坡除了O+血型外,库存处于中等至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