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 在新加坡投诉医生的程序最久可达七年!

更新:
2023年10月17日 20:56
医生

对医生和病患都不公平

看完医生却不满意医生的态度,甚至觉得医生误诊或开错药,蚁粉会去投诉吗?

如果是在新加坡,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案件不会那么快解决。

据《海峡时报》报道,负责监管本地医生的新加坡医药理事会,在处理投诉医生的案件方面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细活”。

平均每起投诉案件需要18至22个月才解决,有的甚至拖了七年。

不过,医理会绝不是在刻意偏袒医生。

前官委议员、新加坡医药协会会长陈艺旋医生指出,随着医疗护理日趋复杂,加上病患的期望提高,针对医生的投诉也逐年增加。

医理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有107名医生被投诉,高于2021年的89名。

投诉
(新加坡医药理事会报告截图)

当中,最多投诉跟这几方面有关:

  • 失职或专业疏忽(22起)
  • 过量或不当配药(15起)
  • 医生态度无礼或沟通欠佳(15起)
  • 误诊(12起)
  • 提供不必要或不恰当的治疗(7起)

医生不是神

根据投诉的性质,调查和审讯过程可能很漫长,甚至耗时数年。

陈艺旋直言,医生被病患投诉或面对纪律审讯时,可能承受巨大的焦虑和压力,多数都不愿向家人或朋友倾诉。

“等待审讯结果是个痛苦的过程,但被投诉的医生每天还得如常工作,这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想而知。”

妇产科兼泌尿专科医生钟耀伦说,针对同样的罪行,医生所受的惩罚往往比非医护人员更严厉,甚至还没定罪就被媒体大肆报道,病患也可能在社媒上申诉不满。

“即使涉案医生最后无罪释放,他们可能已失去家人、朋友和病患的信任,那种心理创伤是无法想象的。”

层层把关反而拖慢了过程

蚁粉也许会问:

不就是一宗投诉案件吗?早点解决对医生和病患都好,何必拖那么久?

这是因为医理会接获的病患投诉,全都由投诉委员会调查并决定该如何处理,因此积压了大量未处理案件。委员会有时需要长达两年或更久,才得出结论。

投诉委员会调查结束后,轻者将收到警告信,重者则转交纪律审裁庭展开进一步审讯。

医生
在等待审讯结果时,被投诉的医生每天还得如常工作。(ALAMY)

为提高效率并确保裁决的独立性,卫生部已成立新的纪律委员会,专门处理须正式调查的案件。

投诉小组则成立调查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在三个星期内筛选出琐碎或无理取闹的投诉,再决定是否受理或调解。

这意味着,医生和病患在三个星期内就会知道案件可否以调解方式处理,既能让医生专心看病,也能尽早对病患有个交代。

不过,医理会数据显示,每年仅2%的投诉案件是以调解方式解决。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于2020年在国会上通过医疗注册(修正)法案时强调:

“如果投诉迟迟未处理,医生和病患双方的立场就会固化,态度更加强硬,很快就会演变成敌对的情况,因此调解要趁早。”

医生
调解要趁早,对医生和病患都好。(ALAMY)

六年为限 过了就别想再投诉

病患也必须在事发后的六年内提出投诉。一旦错过了投诉期,只有那些被视为可能危害公众利益或安全的案件才能获处理。

卫生部解释,遇到超过六年的投诉案件,涉案医生不太能为自己辩护,因为他或许已经记不起投诉案件的细节,也找不回相关文件作证。

新加坡医药理事会主席徐炎青教授今天(10月17日)致函《海峡时报》回应时透露,自从新法案在去年7月生效后:

2022年接获的投诉案件有70%在一年内结案,比起2018年的23%已大幅改善。

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案件,在两个月内就获得解决。

徐炎青指出,一些较复杂的案件仍须征询专家证人的意见,或有待警方和验尸官完成调查后才可继续研讯,因此需要较长时间审理。

但他保证,只要调查过程中有证据显示公众安全受到威胁,医理会必定迅速对涉案医生采取临时限制措施,以保障病患权益。

两年还算迅速吗?

从2017年至今,已有13名医生被施以临时限制条件。其中一人是在私人救护车服务公司担任临床主任的康沈源医生。

医生
康沈源医生在一家私人救护车服务公司担任临床主任。(海峡时报)

2021年6月,康沈源负责把一名67岁的新加坡籍冠病患者,从印度尼西亚峇淡岛护送回新加坡。

这名患者同时患有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当时被安置在便携式的移动隔离装置中,但他在抵达国家传染病中心的半小时后就宣告死亡。

事后,卫生部向医理会投诉康沈源,指他是护送患者的唯一一名医生,却没有密切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

卫生部也说,在患者被送往国家传染病中心的路上,康沈源并未告知救护人员他是医生,还坐在救护车前座,没有陪伴在患者身边。患者在途中病情恶化,康沈源却未能及时提供援助。

今年7月,医理会裁定这不只是一时疏忽,决定对康沈源采取临时限制措施,规定他在接下来18个月内不得参与任何医疗护送服务。

不知蚁粉读了这则新闻,是否与红蚂蚁有同感:

卫生部早在2021年6月已向医理会投诉康沈源,医理会却在2023年7月,也就是超过两年后,才对他施以临时限制条件。

如果保障公众安全是当务之急,不是应该更早祭出限制吗?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