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只是没说得那么直白 G7声明是否宣告中西方从此渐行渐远?

更新:
2023年05月23日 22:37
有些话只是没说得那么直白 G7声明是否宣告中西方从此渐行渐远?

对立恐恶化

是“想分手却不能说得太直白”?还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随着美国为首的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前天(21日)在日本广岛落幕,这是外界急欲给西方国家与中国未来关系走向找寻的答案。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个G7成员在会后发了一份出现不同解读的联合声明。

有观点认为,这是中西阵营对立格局成型,冷战再现。

但也有人认为,G7声明用词比较温和,意在避免进一步刺激中国。

美国联合盟友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围堵中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但此次G7联合声明,进一步确立西方阵营将共同采取的姿态。

G7声明一方面说,会与中国维持稳定关系,在国际重要议题上与中国合作。

另一方面,则着重在应对“经济胁迫”,强调要“去风险化”减少对中国依赖,同时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反对中国片面改变台海现状,以及频频在区域展开武力恫吓。

联合声明中,G7将对中国采取“去风险化”(de-risking),而非“脱钩”(decoupling)的说法,引起不少关注。

这里说的“去风险化”,是指G7成员国将寻求经济和关键原料供应方面实现多元化,不过度依赖中国。

澳洲在2020年建议针对冠病展开溯源调查后,引起中国对其大麦征收高额关税,以及禁止澳洲红酒、龙虾、牛肉等产品进口,外界普遍认为这属于经济胁迫。(路透社)
在日本冲绳以南太平洋海域执行任务的中国“山东号”航母。(日本防卫省)

“去风险化”是比较温和的说法?

一些观点认为,G7强调他们只“去风险化”,不“脱钩”,某种程度是在释出善意。

《纽约时报》分析,“去风险化”听起来是比较温和的外交辞令,也相对精确。

这比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脱钩呼吁,来得和缓一些。

“去风险化”意味着,G7会尽可能减少与中国的连结,以减少被经济胁迫的风险。

但与此同时,又要避免激起中国的猜疑和过当行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一些专家认为,从态度强硬的“脱钩”,下降成语气稍微缓和的“去风险”,反映G7各国担心把中国逼到墙角。

尤其在G7声明中,还有下面这番话:

“我们的政策做法不是为了伤害中国,也无意阻挠中国经济的进步及发展。”

美国总统拜登也在G7峰会后说,中美关系将很快改善。

日本《读卖新闻》则分析,此次G7峰会针对中国的部分较预期少,相信与G7中欧洲成员更重视与中国协调有关。

G7领导人、欧盟欧盟委员会主席及欧洲理事会主席参与在日本广岛举行的峰会。(路透社)

无论如何,《纽约时报》也指出,美国财政部对“去风险化”的定义是:

金融机构无差别地终止或限制与广泛类别客户的业务关系,而非分析并管理与这些客户相关的特定风险。

文中写道,在实务面而言,“去风险化”只是更圆滑的外交辞令,但还是有着“不必要的排斥”这层负面意思。

换句话说,尽管G7将西方阵营与中国的关系定调为“去风险化”,而非更言重的“脱钩”,但双方渐行渐远的态势似乎已成定局。

美国已联合其盟友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采取围堵政策。(路透社)

北京反应激烈

如一般所料,针对G7声明,北京反应极为激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质问,美国一边说要沟通,一边却又不择手段打压遏制中国,对中方的官员、机构和企业实施制裁,如此沟通诚意和意义何在。

中国当局还称,G7联合声明是在抹黑攻击中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北京对此强烈不满及坚决反对。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则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指责G7固守阵营对抗和冷战思维。

至于针对“去风险化”这一词汇,官媒《环球时报》早在4月便撰文狠批“去风险化”只是一种变相的脱钩,并称美国未改变“其对维持世界主导地位的病态迷恋”。

《环球时报》在G7峰会落幕后,甚至直批G7已堕落成“反华小作坊”,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双方的反应似乎说明,中西关系在G7峰会结束后,更可能恶化。

西方阵营言语上降温,但手里打压力道没有丝毫减弱;中国外交上则依旧保持那套战狼做法,不留外交回旋余地。

外界如今最担心的是,中西方的对立格局恐无法避免,不论是“去风险化”还是“脱钩”,只怕双方未来会“分手”分得更坚决。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