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仍在缓慢复苏之际,世界百万富翁的人数却直线飙升,可见冠病疫情阻挡不了他们发家致富,持续创造商业价值积累雄厚资产。
顾名思义,所谓的“百万富翁”,指的是那些个人财富(包括金融及实体资产)扣除债务后,所得净值至少100万美元(约135万新元)的有钱人。
截至2020年,新加坡百万富翁的人数已达到约27万人,占本地人口的5.5%。这个占比在全球排名第11,在亚洲位列第二,仅次于百万富翁占人口8.3%的香港。
据彭博社报道,瑞士信贷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昨天发布的《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我国的百万富翁人数连年上升,已高于2000年的1.1%和2015年的3.1%。
到了2025年,新加坡百万富翁人数预计将再从当前的27万人,增至43万7000人(增幅61.9%)。
按照这样的速度,我国百万富翁的占比将在未来五年超越香港(60%),稍稍落后于中国大陆、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台湾等迅速崛起的亚太国家与地区。
上述调查涵盖约200个国家中52亿成年人的财务状况,包括财富金字塔顶层的亿万富翁、中产阶级人士,以及财富金字塔底层的普通老百姓。
我国贫富差距高于日本和韩国
新加坡积攒的钱财变多,百万富翁增加固然有利于社会高速发展,但如果无法将财富平均分配到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可能就会扩大。
根据上述报告,我国用于评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相比起一些亚太国家与地区要来得高。
新加坡去年的基尼系数为0.783,远高于日本的0.644、韩国的0.676,以及台湾的0.708。
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介于0与1之间,0代表收入分配高度平均、1代表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换句话说,我国0.783的数值反映出当下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象。
数据显示,我国最富有的1%人口手持约34%的全国财富。日本的相关比例为18%,韩国是24%,台湾则是28%。
该报告称,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经济体量较小,只要有一群不具代表性的“超高净值人士”(资产净值至少5000万美元的富豪)加入,整体贫富差距就会变得严重。
据统计,本地目前约有1361名“超高净值人士”,位居全球第19。
就每名成年人的中位数财富而言,新加坡下滑10个位次至全球第20位,约为每人8万6717美元(约11万6700新元)的水平。
国家总体财富方面,新加坡去年的总财富共增加了6.67%至1.6万亿美元(2.16万亿新元)。每名成年国人的人均财富则增加了8.3%,达到33万2995美元(约44万8120新元),在全球排名第10。
全球财富在疫情下逆势成长
去年冠病虽然肆虐全球,世界百万富翁的人数仍新增了520万人。
参与这项研究的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肖洛克斯(Anthony Shorrocks)表示,这是因为疫情对全球市场造成短期重击后,在去年6月底时出现逆转。
报告指出,股市在2020年下半年持续上涨,并在年底时创下纪录,房地产价格也呈现大幅上扬趋势。
这种“谷底反弹”的现象不仅让去年全球总财富增加了28.7万亿美元(约38.6万亿新元),达到418.3万亿美元(约562.9万亿新元),每名成年人的人均财富也额外增长了6%,至7万9952美元(约10万7600新元)的新高。
北美洲的财富贡献最大
全球总财富中,北美洲的贡献最大,达136.3万亿美元(约183.4万亿新元);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区,分别占103.2万亿美元(约138.9万亿新元)和75.3万亿美元(约101.3万亿新元)。
值得留意的是,在成年人平均财富最高的20大经济体当中,只有香港的人均财富下滑,跌幅为2万6420美元(约3万5554新元),跌至人均50万3340美元(约67万7364新元),排在瑞士和美国之后。
这份报告预测,全球在未来五年内的财富将增加39%至583万亿美元(约784.6万亿新元),每名成年人的人均财富预期将增加31%,跨过10万美元(约13.46万新元)大关。
总体而言,当前亚太地区共住了1560万名百万富翁。到了2025年,预计百万富翁人数将突破267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