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上市踢铁板 马云想用自己的玩法赚钱惹祸?

更新:
2020年11月05日 22:59
蚂蚁金服上市踢铁板 马云想用自己的玩法赚钱惹祸?

有钱不一定能“话事”

继早前的“2020胡润百富榜”后,中国两大科技巨擘阿里巴巴和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金服)的联合创办人马云,在今日(5日)公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再度连庄榜首。

不过,已当了多年中国首富的他最近恐怕不怎么好过……

马云旗下的蚂蚁集团早前一度以“史上最大IPO”之姿,大张旗鼓准备在上海及香港两地证交所上市,2.1兆人民币(3150亿美元)的估值预料将超越摩根大通及高盛集团等著名公司。

然而,好梦在前天(3日)戛然而止。

上海证交所突然宣布暂缓蚂蚁集团上市,随后蚂蚁集团也同步暂缓了在香港的上市计划。

蚂蚁金服“被暂缓”上市的消息也导致在美国上市的关系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股价暴跌8%,后者持有蚂蚁集团33%的股权。

这一系列操作并非无迹可寻,多数海内外媒体及专家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马云踩到了北京当局的红线。

一切得从马云上个月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的语出惊人开始说起。

20201105 上海外滩.jpg
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的发言引发各界哗然。(互联网)

在马云发言前,以视频方式发表谈话的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才在同一场会议强调,金融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导致金融风险不断放大,因此中国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马云紧接其后的发言却显然与政府的立场“对着干”。他宣称,中国没有系统性风险。

“因为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系统。”

他进一步批评中国的银行体系仍延续”当铺”思维

“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在当下,我们必须借助技术的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

马云这里所称的当铺思想,简言之就是传统金融业者需要抵押物才能发放贷款,但蚂蚁金服的那一套却是透过大数据进行信用评级,直接发放贷款。

他也把传统金融作为监管基准的“巴塞尔协议”形容为“老人俱乐部”,暗讽该协议对创新无益。

“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巴塞尔协议”是一项要求为减少国际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降低银行系统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而推出的资本充足比率要求。

同样的,蚂蚁金服不吃这一套,其占近四成收益的小额贷款业务(或称微贷)运作的方式和“巴塞尔协议”反其道而行。

被约谈、被展延上市

马云发表这番震惊四座的言论后没过多久,本周一(2日)就传出中国四大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及董事长井贤栋等人的消息。

隔天(3日)上海证交所再以“所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及“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为由,暂缓蚂蚁集团在上交所上市。

据《腾讯新闻》报道,井贤栋在内部会议提到,蚂蚁金服重新上市的时间恐怕会被推迟半年左右。

20201105蚂蚁金服.jpg
蚂蚁金服的上市计划恐延后半年。(互联网)

北京新措施直击蚂蚁金服痛点

不过对蚂蚁金服最要命的打击不仅于此,马云被约谈当晚,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保监会推出了明显冲着蚂蚁金服而来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相关规范将直接对蚂蚁金服最重要的吃饭家伙,占总收入近四成的小额贷款业务造成巨大冲击。

由负责经济及金融政策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领团队所起草的上述办法将对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公司动用的杠杆率进行规范。

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像蚂蚁金服这类网络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蚂蚁金服旗下开展小贷业务的两家子公司”花呗“及”借呗“目前都没有达到这一要求,根据蚂蚁金服招股书,其信贷规模有多达98%资金来自合作的金融机构和已实现资产证券化。

换句话说,蚂蚁金服目前仅仅为其提供的贷款出资2%。

这可能是蚂蚁金服被盯上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蚂蚁金服仅仅以360亿人民币的资产,透过和金融机构合作及已实现资产证券化,便成功借出了1.8万亿人民币的联合贷款。

蚂蚁金服对促成的交易收取费用,以高杠杆方式赚取了超额回报。

这种“创新”的高杠杆方式无疑撬动了传统金融业者的地盘,角色更像是“媒介平台”的蚂蚁金服也可以将承担借贷者的信用风险转嫁给出资比率占绝大多数的传统银行。

在这个游戏规则下,蚂蚁金服毫无疑问立于不败之地。

20201105 bank of china (3).jpg
蚂蚁金服的小贷业务将对传统银行的贷款业务形成冲击。(互联网)

金融业者就该遵循金融业的玩法?

蚂蚁金服的公司全称在今年6月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蚂蚁金服”这个简称源于之前的公司名字“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去掉“金融”而以“科技”代之,原因除了“科技公司”的估值往往比“金融公司”高,蚂蚁金服当时的官方解释是“自己未来只做技术(Tech),并支持金融机构做好金融(Fin)”。

相对于普遍定义的金融科技(Fintech),蚂蚁金服认为自己更像是科技金融(TechFin)。

科技业有科技业的玩法,金融业有金融业的玩法,但金融业所必须面对的监管及规范肯定严格许多。

上文提到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然就是为了制止蚂蚁金服以科技业的游戏规则,规避金融业的相关规范,却以趋近金融业者的手段赚钱。

换句话说,上述办法将把蚂蚁金融变得更像一间银行。

蚂蚁金服招股书显示,小贷业务的收入占蚂蚁今年上半年总收入的39.41%,是该集团最赚钱的金鸡母,包括支付宝在内的数字支付与商业服务则以35.85%居次。

在新办法的限制下,蚂蚁金服小贷业务的获利能力势必受到冲击。

根据路透社报道,相关的新规范恐怕会导致蚂蚁100亿人民币的信贷相关利润直接下降至40亿人民币左右。

资深金融人士嵇少峰解释,这是由于蚂蚁金服含联合贷款在内的杠杆率高达60倍以上,而当下新规最高只支持16倍杠杆。

在新规限制削弱获利能力下,蚂蚁金服的估值有可能从原本的2兆人民币下滑至1.5兆人民币以下。

20201105 ant financial.JPG
蚂蚁集团游走在规管边缘的赚钱模式导致其被盯上。(路透社)

谁才是老大?

再回顾马云上个月那番和北京当局唱反调,大呼“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用昨天的方式去监管”的说法,很可能是担心蚂蚁集团即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

马云究竟是先得知政府有意对自己下重手才作出如此激烈的评论,还是为自己先打预防针恐成罗生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此次出手说明了一件事:

“在中国有钱不一定最大,有权才是真老大。”

BBC亚洲商务记者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指出,北京一向力挺本国公司,但同时也要求这些企业接受监督,北京此次出招,可能是认为马云的金融帝国开始有些“失控”了,因此出面提醒后者“政府说话才算数”。

另一方面,红蚂蚁认为政治因素的可能性也无法完全排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蚂蚁金服本来就存在需受管制的问题,北京当局一开始为何没有动作,甚至还同意其上市的计划?

如今在蚂蚁金服即将上市之际,却又突然出手干预喊停。

如彭博社所言,此举势必会影响国际投资人未来对中国公司上市的风险预期及认知,同时也将引发人们担忧,中国宏观金融市场是否存在一些更深层的隐忧。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