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年7月8日,通讯及新闻部又要改名了,新名字叫做数码发展及新闻部(Ministry of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简称MDDI)。
消息在大约一个月前宣布,不知道蚁粉当时的反应是否跟红蚂蚁一样:又改名了?
自新闻及艺术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Arts)1990年成立起,它在2001年改名为新闻、通讯及艺术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2012年再次改名,成为今天的通讯及新闻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如果加上今年的数码发展及新闻部,这个部门自成立以来已经换了三次名字,最新一次还干脆跟位于同一座大楼的文化、社会及青年部的英文缩写(MCCY)押韵了呢。
34年更名三次,其实还不是新加坡政府部门当中的最高纪录,纪录保持者不但自成立以来更名四次,还颇有一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味道。
守着老本行,却不时接下新任务的部门
揭晓答案前,必须先提一提红蚂蚁计算政府部门更名次数时的两个考量:
- 以该部门成立时的名称为第一个名称;
- 不考虑被撤销政府部门,如在1985年一同撤销的文化部(1955年成立)和社会事务部(1963年成立)。
因此,通讯及新闻部和社会及家庭发展部(MSF)虽然分别继承了文化部和社会事务部的部分功能,只能算改名三次。
也正因如此,这两个部门只好把改名最多次的“宝座”拱手让给:交通部。
根据交通部网站,交通部在1968年4月16日成立,负责新加坡的交通和通信领域的规划和发展。
但有别于目前的Ministry of Transport,交通部当时的英文名称是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红蚂蚁第一次接触这个英文名称时还有些疑惑,查证后才发现communications这个英文词汇除了通讯和传播之外,还有出行和运输方式(如公路和铁路)这一层含义。
所以交通部叫做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其实正确无误,只是难免让人觉得跟通讯及新闻部的英文名称重叠。
说不定这就是交通部在2001年将英文名称改为Ministry of Transport的原因吧!
交通部在成立后的接下来几年也改了名字:
1985年1月2日:更名为交通及新闻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负责海陆空交通、邮政、电信和电话等方面的政策。根据国家档案局网站,原属文化部的新闻官制度也在当时转交给该部,其名字也因此加入了“新闻”一词,反映这点。
1990年11月28日:随着新闻官制度扩大,并转由当时新成立的新闻及艺术部负责,交通及新闻部恢复了交通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的原名,继续负责交通和通信领域。
1999年6月3日:交通部接管资讯科技事务后同时接掌新加坡国家电脑局(National Computer Board),更名为交通及资讯科技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国家电脑局在同年12月与新加坡电信局(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of Singapore)合并,成为资信通讯发展管理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2001年11月23日:交通及资讯科技部将资信通讯发展管理局转交给新闻及艺术部后,再次恢复交通部的名称,英文名称则改为Ministry of Transport,直到目前。
这四次改名,可说是万变不离其宗,交通领域始终是交通部的“老本行”,只不过沿途接下了一些不同的功能。
凝聚社会也是重要工作
除了跟交通部看似关系密切的通讯及新闻部,另一个改了三次名称的政府部门则是目前的社会及家庭发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社会事务部1985年撤销后,其负责的事务转交给了同一年成立的社会发展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有趣的是,政府在1984年底首次宣布该部门成立的时候,其华文名称原本是“社区发展部”,但由于“社区”的涵盖面较小,当局经过考虑后,在1985年1月19日透过媒体宣布,将华文名称改为社会发展部。
社会发展部在2000年4月1日宣布改名为社会发展及体育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以反映体育在建国和凝聚社会这些方面的重要性。
到了2004年9月1日,社会发展及体育部在名称中加了“青年”,改为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Youth and Sports),以反映李显龙政府要积极争取年轻人认同政策的决心。
2012年11月1日,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以及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两个政府部门重组后,第三次改名,这次叫做社会和家庭发展部,致力打造富有凝聚力的家庭、发展社会服务,以及向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伸出援手。
有些政府部门每隔几年改名一次,当然也有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保持原名的部门,如教育部、卫生部和外交部等。
对比这些部门的名称,就不难看出新加坡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有哪几方面一直需要顾及,还有哪几方面不断在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