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山王稳了? 海南榴梿只能算是榴梿0.5版本

更新:
2023年08月01日 22:42
猫山王稳了? 海南榴梿只能算是榴梿0.5版本

进步空间还很大

自进入中国市场后,“果中之王”广受当地消费者热捧,甚至还成了“讨丈母娘欢心的必备佳品”

但碍于气候因素,过去在当地售卖的榴梿,基本上只能从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国进口。

为成就所谓的“榴梿自由”,于是衍生了来势汹汹的“中国制造”,气候相对适合种植榴梿的海南开始种植中国国产榴梿。

今年7月下旬,产自海南三亚的榴梿终于面市。

掀起热潮之际,海南榴梿会不会像其他“中国制造”那样喧宾夺主,抢走东南亚榴梿的江湖地位,也让各界老饕倍加关注。

先谈价格。据中国央视财经报道,首批上市的海南榴梿售价达每公斤60元(人民币,下同,约11新元),比一般每斤20至30元的进口榴梿高出不少。

据分析,这是由于海南榴梿尚未形成大规模量产的商业模式,现阶段而言,打价格战恐怕还无法威胁东南亚榴梿的地位。

价格打不过,品质打得赢总可以吧?毕竟对不少喜欢榴梿的老饕而言,贵不贵不是重点,好不好吃才是关键。

只是目前看来,此路也是不通。

香港媒体《南华早报》今天(1日)刊出了一则记者尝鲜海南榴梿后写成的食评。

长话短说——文章毫不客气,满满负评。

以下是该文针对海南榴梿气味、口感及卖相三大方面的评级。

一、气味:

榴梿的“臭名远播”,相信蚁粉应该不陌生。

纵使在榴梿深受喜爱的新加坡都有明文规定,不能携带榴梿乘搭公共交通,毕竟榴梿那浓郁的气味,并非人人都能忍受。

但这种“喜爱者称为宜室宜家,不爱者弃之逐水飘零”的极端气味,却是在海南榴梿上遍寻不获。

想在海南榴梿闻到一般会有的浓烈香味(或臭味)?抱歉,查无此味。

据作者讲述,即使榴梿放在办公室常有人经过的地方,众人也对这颗已经打开的榴梿也是视若无睹,完全无感:

“你必须非常靠近,才能闻到一丝那闻名遐迩的榴梿味。”

相较之下,一言不合就“熏人”的东南亚榴梿,可谓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了。

《南华早报》团队试吃的海南榴梿。(南华早报)

二、卖相

至于卖相部分,海南榴梿同样比不上来自马国及泰国的“前辈”。

该文称,海南榴梿的果肉呈非常淡的黄色,和猫山王那鲜明的金黄色泽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其果肉看起来也不如“正宗”(proper)的榴梿绵密。

猫山王呈金黄色泽的果肉。(互联网)

三、味道

闻起来不够浓烈已是个警讯,海南榴梿吃起来的味道,果然也没有太大惊喜。

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清淡”显然不会是榴梿爱好者想用在榴梿的形容词。

不幸的是,海南榴梿和“清淡”画上了等号。

文章形容,海南榴梿只有非常微弱的味道,且吃起来更像是“仿真”的榴梿味,完全无法和东南亚榴梿一入口便“侵占”味蕾的浓烈口感相提并论。

整体而言,《南华早报》这篇海南榴梿鉴赏文的结论是:

海南榴梿充其量只是“榴梿0.5版本”,它更像是还未成熟的样品,无论气味、口感和卖相都还有待改善。

又干又硬、味道太淡,是海南榴梿最贴切的形容词。

“树上熟”是主打卖点之一

根据中国媒体报道,未面市前,中国国产榴梿主打的卖点是“树上熟”和价格。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所长冯学杰曾分析,榴梿“树上成熟”和“路上成熟”的口感差别较大。

所谓的路上成熟,泛指泰国榴梿的进口模式。

据悉,为了让榴梿能通过长途运输进入中国,泰国榴梿往往得在七八分熟时就采摘下来,并在运抵中国的四五天行程中逐渐成熟。

但路上熟,意味着得牺牲部分口感及鲜度,因此冯学杰认为,“树上熟”的海南榴梿应该会比“路上熟”的东南亚更有优势,口感更加香甜饱满。

只不过,目前看来,一切都还处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阶段。

尽管是“树上熟”,但海南榴梿似乎存在太干、太硬、太淡,而且味道不够“臭”的缺点,与东南亚榴梿相比,显然仍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也有分析称,新树果肉味道偏淡,果核也偏大,而海南榴梿多是五到六年的幼树生产,因此品质暂时无法和东南亚的老树相比。

海南榴梿主打“树上熟”作为卖点之一。(海南日报)

价格方面,由于仍未大规模量产,海南榴梿的价格甚至比进口榴梿还贵。

同时,今年海南生产的榴梿仅有50吨,而中国每年消费的榴梿达100万吨,套句中国业者的话说,就是“还不够中国人塞牙缝”。

据估计,海南榴梿至少得在三五年内,从现有的1400亩种植地发展到10万亩,才有望将国产榴梿价格压低至每斤10到20元之间。

换句话说,海南榴梿目前无论是品质、产量或价格,都还有重重关卡得克服,或许其未来可期,但短期而言,马国、泰国等东南亚榴梿的江湖地位,应该不至于受到太大威胁,猫山王作为“榴梿界爱马仕”的地位,自然也是妥妥的。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