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发生的诈骗案,几乎是去年全年的一倍,骗子“主意”多多,让国人人心惶惶,但在真假难辨的时代又防不胜防。
不法之徒“锁定”的不只是新加坡人,越来越多来新工作和上学的外籍人士,也成了他们的“猎物”。
警方数据显示,
- 去年有5210起诈骗案涉及外籍受害者,相较2020年的3431起增加了不少;
- 以被骗走的金额来看,去年的金额为8800万新元,比起2020年的4040万新元超出一倍。
警方也揭露,在去年的案件中,外籍人士最常被卷入的三种诈骗案类型,分别为:钓鱼骗局、求职骗局,以及电子商务骗局。
这些诈骗案的受害者,不只有初来乍到的外籍学生、还有离乡背井来新工作,希望能赚取可观收入的客工等。他们往往都最后才发现,不是被人利用,就是落入“虎穴”。
客工脸书求职换来一场空
客工援助组织“客工亦重”(Transient Workers Count Too,简称TWC2)总经理郭超明告诉《海峡时报》,本地一些客工曾坠入求职骗局。
他绘述这些骗徒的招数:
“当客工在寻找新工作时,他们可能会在脸书看到未经核实的贴文,但很多都是假的。”
“这些求职广告承诺会有工作岗位,并要求客工先付一笔‘代理费’。这些‘代理人’一旦收到付款后,就人间蒸发了。”
除了“自投罗网”型的受害者,也有一些客工是无辜受牵连。
何进才律师事务所万胜(N. Srinivasan)就表示,他的事务所有许多客工前来,为了诈骗相关的问题寻求法律帮助。
他说:
“其中一些客工会接到骗子的来电,声称他们是人力部的官员,并要求客工给出个人资料。如果他们不给,骗子就会威胁说会取消他们的工作准证,这也是客工最怕的。”
红蚂蚁听了都心有戚戚焉。这些骗子根本就是做好“功课”,竟然还找得到这些客工的联系方式,并攻击他们心中最大的恐惧,让客工无所适从慌了手脚。
外籍学生来新48小时就收到诈骗电话
近来,本地也出现不少外籍学生来新求学,却被骗子盯上的案例。
今年7月,一名24岁的中国籍学生Albert(假名),来到新加坡准备入读本地大学修读硕士学位,但才落地48小时就收到骗子来电。
对方谎称是中国官员,指他的个人资料被用来在中国开设一个账号,而该账号涉及洗黑钱活动,因此要求他汇款7万新元“协助调查”。
看到“官员”发来的公文,Albert信以为真,并乖乖就范。
不料,对方竟狮子大开口再勒索13万新元,他唯有向父母开口,这笔13万元也是他父母绝大部分的生活积蓄。
骗徒之后还要他自拍一个视频助查,并把这个视频转发给他的父母,借此索讨了一笔赎金,但Albert一直被蒙在鼓里。
他的父母后来发觉事有蹊跷,才通过在新加坡的朋友报警,才让骗徒的行径败露。尽管这名受害者最终安然无恙,但整整20万新元的积蓄已经是“肉包子打狗”。
去年,也有一名21岁的中国籍学生,同样是被假冒中国官员的骗徒利用,也要他蒙眼堵嘴自拍一段视频。该视频后来也被发送给受害学生的父母,要求他们支付一笔120万新元的赎金。
这些人生地不熟的外籍学生,懵懵懂懂地落入骗局,连父母的血汗钱也赔上了。
警方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至4月,已有109名受害者因陷入假冒中国官员的骗局,损失了1460万新元。
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骗不到
如果身在新加坡的我们,都不一定能对不法之徒坚守防线,可想而知从外国来到这里的受害者,被骗子恐吓及一步一步地摆布,该有多么无助。
这些诈骗手法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歹徒骗不到的。要当骗子,智商都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
最近新加坡警方就发现,本地又出现一种针对“有车阶级”的新型网络钓鱼骗局。这些骗子竟然将公路电子收费(ERP)当成了骗钱手段。
警方表示,受害者会收到假冒陆路交通管理局,或显示发送者是“ERP”的简讯,通知他们有还没缴付的账单或罚款。
受害者点开简讯中的链接,就会登录假网站,一旦提供了信用卡或转账卡等资料,很快就会发现卡上的账单出现未经授权的交易。
从10月13日至19日,警方一周内已收到至少20起报案,被骗走的金额至少2万2000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