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自杀白皮书》立意虽善 却存在四大缺憾

更新:
2024年09月26日 23:28
发布会
以前官委议员王丽婷(左一)为首的社区工作小组“心理健康关乎你和我”代表,9月10日出席《预防自杀白皮书》发布会。(联合早报)

美中不足

社区工作小组“心理健康关乎你和我”(SG Mental Health Matters)最近配合世界预防自杀日,发布了《预防自杀白皮书》。这是本地首个有关预防自杀的大型研究,其建议若获采纳,新加坡将成为世界上第41个采取预防自杀全国策略的国家。

《预防自杀白皮书》的目标虽然宏大,其研究成果是否能有效减低我国自杀率却还是未知数,但正因为自杀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必须谨慎考虑任何建议。

白皮书向来都是政府推出的,民间团体要发布自己的白皮书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充分的学识。

要了解它的分量,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

新加坡缺少预防自杀相关法令

首先,《预防自杀白皮书》参考了多个国家预防自杀的经验,并提出新加坡可以借鉴的地方。

本质上,很多国家的预防策略都是相同的,但白皮书却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这些国家都有预防自杀的相关法令作为后盾,从而保证预防自杀策略得以落实和评估。

国会大厦
新加坡目前还没有预防自杀相关法令。(联合早报)

预防自杀策略也是随着时间和情况而变的,绝不是一本书或一份文件说了算。

我国目前还没有预防自杀的法令,少了这个支撑,《预防自杀白皮书》所提出的策略也就和我国心理健康策略没有区别。

卫生部针对这份白皮书做出回应时也指出,其中许多建议和去年10月推出的全国心理健康策略一致,大部分已经或逐步落实。这包括从上游预防自杀行为,以及提供危机支援和治疗等干预行动。

资源重叠

其二,《预防自杀白皮书》呼吁政府设立跨部门的全国专属办公室,居中协调政府和社区的干预措施,理据未必充足。

我国最迟在2025年就会成立全国心理健康办公室,监督全国心理健康战略的执行工作,以及规划心理健康护理的未来发展。因此,不太可能设立两个功能近似的办公室。

同时,《预防自杀白皮书》没有很好地推出具有原创性的建议,即使作者一再强调预防自杀和心理健康有区别,但建议中仍有许多针对心理健康的方案,似乎将预防自杀归纳为心理健康问题,反而更让读者难以分辨两者。

换汤不换药?

截图
白皮书中九项倡议的英文首字母刚好构成“SAVE LIVES(拯救生命)”。(截图)

其三,白皮书提出的预防自杀全面计划和行动框架,是专家团通过修正式德尔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达成共识后得出的。

修正式德尔菲法不适用于自杀那么复杂的课题,首先是因为其以专家知识为基础,证据基础(evidence base)因此相对不足,且不能排除专家带有偏见。

另外,所谓的共识,也仅代表专家团的成员都同意,不表示拟出的计划是最有效的。

换句话说,这些计划和框架实际是否可用,难免令人质疑。

白皮书所提出的计划,以其中九项倡议的英文首字母缩写“SAVE LIVES”为名,但类似的框架早在2021年就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名为“珍爱生命”(英文:LIVE LIFE)。

Live Life
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提出的“珍爱生命(LIVE LIFE)”框架。(取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珍爱生命”策略就很详细地提出预防自杀的有效干预措施,例如限制获取自杀手段的机会 ,与媒体沟通,确保其对自杀事件进行负责任的报道 ,培养青少年社会情感方面的生活技能,以及及早识别、评估、管理和跟踪任何受到自杀行为影响的人。

忽略华人地区案例

最后,《预防自杀白皮书》虽然参考了很多国家的经验,却也遗漏了和新加坡一样以华人居多的社会,即中国,香港和台湾。

或许是作者对以中文撰写的文献缺乏了解,但香港和台湾的坠楼自杀案件和新加坡非常相似,当地学者也对此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干预措施。

香港
来自香港等华人地区的学者,提出了对于预防自杀很有效的干预措施。(取自脸书)

此外,中国也开始在学校推广生死教育,教导学生以“向死而生”的态度体会生命的价值,达到劝生的效果。

如果《预防自杀白皮书》想成为亚细安甚至亚洲国家预防自杀策略的典范,就必须更有包容性,不应忽略中文文献。

总而言之,《预防自杀白皮书》的出发点虽好,但确实和新加坡的全国心理健康策略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珍爱生命”战略过于相似,再加上上述缺点,着实让人觉得可惜。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