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白骨爪”怎么译?金庸著作难倒了全球翻译专家

更新:
2018年10月31日 15:39
金庸著作影响了全世界华人

侠客情怀 + 儿女情长

2018年10月30日的晚间7点,各大华文媒体陆续发布快讯“着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今天下午因病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

近十年来,好莱坞集众人之力,动辄斥资数亿美元,一步一脚印的打造出“漫威宇宙”,堪称当代西方流行文化的领航员。然而在半个世纪前,在那个彩色电视都还不普及的年代,金庸大师已经开始描绘“金庸宇宙”。

在“金庸宇宙”中,没有漫天飞舞的枪炮光束,没有眼花撩乱的高科技,没有无限宝石,而是古典中国侠客的情怀,大时代儿女情长的浪漫,武功和内力相互碰撞的激荡。

倚天屠龙记.jpg
郑少秋、赵雅芝的《倚天屠龙记》深入民心。(互联网)
鹿鼎记.jpg
梁朝伟的《鹿鼎记》韦小宝获金庸公认最传神。(互联网)

从1995年年到现今,金庸作品影响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华人流行文化。期间作品被无数次改编成漫画,电脑游戏,线上游戏,几部著名的长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天龙八部》更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出来改编成电视剧。

神雕侠侣.jpg
由陈玉莲与刘德华主演的《神雕侠侣》最受金庸认可。(互联网)

光是《神雕侠侣》一部便被翻拍了十次,都拍到烂了,却还是人气不坠。而金庸小说中的元素,如内功,中国功夫等,更是在华人影剧作品中不断出现。

金庸之于华人流行文化,或许可比拟为托尔金(JRR Tolkien)之于西方流行文化般重大。后者的作品《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哈比人历险记》(The Hobbit),被认为是近代奇幻文学的先驱。

无数创作者都站在托尔金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描绘着半兽人、精灵、魔法、龙等异想。经过不断的演化,渐渐创生出更多诸如“魔兽世界”、“战锤”等巨大的世界观。

金庸炫丽的文笔苦倒译者们

然而,在华人圈中,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进行武侠小说的创作,却一再证明了,金庸大师就是一堵无法超越的高墙。从同时期的古龙,后来的黄易,号称“女版金庸”的郑丰,从来没有人能撼动金庸武侠龙头的地位。

最奇特的是,纵使金庸作品在华人圈中家喻户晓,但在华人圈外却名不见经传,不像“魔戒”作品集的元素在全世界开枝散叶。归根究底,不是故事上不了台面,而是中华文化太广博艰深。金庸大师渊博的国学知识,炫丽的文笔反倒苦了译者们。

就比如“内力”怎么翻译成英文?英文的词汇中完全没有相对应的词啊!Power?Mana?好像不管用什么都不搭。

光一个单词都想破头了,那九阴白骨爪呢?乾坤大挪移呢?降龙十八掌呢?是要逼死可怜的译者吧?

kung fu.jpg
(互联网)

不仅难以译出这种半文言文的语句,更要命的是金庸作品中大量使用了四字成语、古典诗词、进一步加深翻译难度。这些词汇,语意都是华语独有的底蕴,因此不论再如何试图转化成其他语言,都无法得其神髓。

金庸有若干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韩文、日文、越南文、泰文、缅甸文、马来文及印尼文等,但正因译本无法得其真传,导致非华人文化圈的读者无法心领神会。相对的,金庸作品集倒成了华人文化圈独享的文化瑰宝。想遨游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那得先把华文练好才行。

所以孩子们,别抱怨华文不重要了,艰深艰深,艰到深处,才能领会到华文字句间,那种独一无二的美感。

金庸的辞世,是一代巨人的殒落。

Jin Yong Wave.jpg
(香港明报)

金庸之后,再无金庸。

金庸在世时,将武侠文学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他离开后,留下的作品也将不朽。绵绵然,泊泊然的,将他笔下的侠客精神,中华文化精髓,持续影响着之后的华人世代。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