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餐饮业看似蓬勃发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今年有许多餐馆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数据显示,今年首九个月,新加坡平均每月有326家餐饮店开业。
不过,根据房地产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零售报告:
今年首九个月有2465家餐饮店结业,相当于平均每月274家关门大吉,比起去年的每月229家增加了两成。
连新加坡民主党秘书长徐顺全也“不幸中镖”。
他在滨海广场开设的咖啡馆Orange & Teal第二家门店,上周宣布因营运成本飙涨而无奈结业。
“达尔文式”的零售环境 迫使许多餐馆结业
原材料、人手和租金等成本压力严峻,是许多餐饮业者在后冠病时代撑不下去的主因。
零售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的黄金零售空间平均租金,达到每月每平方英尺27.40新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
但专家提醒,租金上涨背后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是大量海外餐饮品牌的进驻。
莱坊新加坡零售物业部主管Ethan Hsu指出,新加坡向来是国际品牌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必经之地。
随着越来越多新晋业者争夺这些实体零售空间,除了店面租金被推高,许多狮城餐饮业者也被迫创新或整合,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
“电子商务平台的竞争、消费行为的转变、成本的增加以及劳动力短缺的压力,都对餐饮业带来巨大挑战,形成一个‘达尔文式’(Darwinian)适者生存的零售环境。”
房地产咨询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日前发布的亚太零售趋势报告也指出,包括中国品牌在内的餐饮品牌,是新加坡租赁需求的主要推动力。
据《商业时报》报道,截至今年6月,共有32个中国餐饮品牌进军新加坡,经营184家门店。
当中,名气最响亮的要属火锅品牌“享月汤皇”(Chamoon Hotpot)以及茶饮品牌“蜜雪冰城”。
在中国拥有数千家分店的连锁茶饮品牌“霸王茶姬”(CHAGEE),与狮城合作伙伴结束合作关系后,在今年1月突然撤出新加坡市场。
一转眼,却又在今年8月以直营方式“回归”狮城,一口气开了三家分店。
这些海外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注重空间的优化,在多个战略位置开设规模较小的店铺。
世邦魏理仕指出,越来越多中国餐饮品牌将新加坡作为进军海外的第一站,也是为了抢占狮城的中国游客市场。
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和8月入境新加坡的中国游客均超过40万人次,创下月度访客量的最高纪录。
然而,报告也提到,访客量激增却未能帮助餐饮业克服营运成本居高不下的挑战。
“尽管游客数量增加,人均旅游消费却在下降。”
在选择越来越多的环境下,食客的消费习惯也不断在改变,而这些改变是任何餐饮业者都得适应的。
在红蚂蚁看来,新加坡餐饮业的主要问题是同质化,以致竞争非常激烈,而国外却有不少具特色及创新的餐饮概念。
要在新加坡生存,就得把产品做好。了解消费者需求,跟得上市场热度,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实,这也不是新加坡独有的问题。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数据显示,全球餐饮业有六成的新餐馆,在开业一年后就结业。
能撑过第一年的,却有七成在三到五年内结业。
若餐饮业者始终过不了这几道坎,或许及时结业“止血”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