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当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宣布从2023年起,取消中小学各年级的年中考试时,相信有些家长或学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没有备考的压力,可腾出时间钻研感兴趣的东西;但忧的是少了年中考试测一测自己的水平在哪里,会否意味着更应加倍努力多做作业练习?
这种矛盾的心态,还体现在本地学生经常面对的另一种情况:
假期作业。
从这周起,新加坡中小学及初级学院学生开始放年中6月假期,然而每门科目的老师都会在假期前安排假期作业,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已司空见惯,早有心理准备。
但放假还要做功课写作业,是否让学校假期失去了意义,剥削了学生好好放松自我的机会?
专家:孩子的功课其实让家长“压力山大”
斯威本科技大学兼职讲师和教育研究员Eugenia Koh-Chua(许教授),日前发表了一篇评论探讨这个课题,文章题为:
假期作业应该被禁止吗?
她说,“假期作业”这个词汇本身就存在矛盾,让人不禁好奇,学校假期是否应该是暂时逃离功课压力的“避风港”,还是大家现在都已认命地接受,假期作业的存在是在所难免的?
她指出,从正面的角度来看,不少研究发现做功课有其潜在的好处,像是有助于加强在家中强化学术概念、培养时间管理技能,以及鼓励孩子独立学习等。
“(通过功课)在家学习也可营造一个更易适应的环境,满足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尤其让那些在额外支援下能有进步的学生受益。”
“此外,功课也能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要桥梁,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课业的进展。”
但许教授指出,对于一些家长而言,督促孩子的功课或学业也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她引述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简称IPS)2017年的一项研究说,66.7%的受访家长当时坦言,他们同意或非常同意陪孩子做功课、接送他们上下学或上补习班和增益课程,让他们“压力山大”。
同一项调查也揭露,多达94%的家长认为,小学的教材应当更容易理解。
“这反映出许多本地双薪家庭的家长,在尝试掌握新一代的教材又得兼顾工作上的要求时,所面临的困难。”
许教授说,家长如果觉得无法亲身指导孩子,往往就会把督促小孩功课的职责交给教育专家,即补习老师。
她也认为,各种迹象显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家长在家中辅助孩子的学习时面对的挑战,学校在布置作业时必须全盘纳入考量。
去年就有调查发现,本地近半数家长每周只会有一次过问孩子的功课;疫情期间,一些家长居家办公时,又得同时看着孩子的学习进度,让不少人一个头两个大。
回到假期作业的议题,尽管目前学校放假了,但有工作的家长还是得继续上班。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完成作业,一方面又希望有人帮忙监督,这种压力无形中也会转移到孩子的身上。
许教授因此建议,与其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做哪些功课,校方可转向推荐一些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
“让家长按照给予的期望和价值观,选择什么样的功课量最适合孩子。”
本地学生花太多时间做功课?
看来,要完全禁止假期作业,在大部分本地学校应该是不大可能的事。
有句英语俗语说得好,“只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假期要有玩乐的时间,但要是一个月下来“躺平”什么也不做,对孩子或许也是弊大于利。
当然,家长也应适时鼓励孩子歇一歇,除了课业上的学习,或许也可以趁假期安排一些他们有兴趣的课程,相信对他们也会有所帮助。
撇开假期作业不谈,本地学生平日又会不会花太多时间在功课上?
早在10年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4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就发现,新加坡学生每周平均花9.4小时的时间在功课上,在全球接受调查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三。
这个数据虽然是10年前的,但这些年新加坡学生面对的课业压力并没有大幅度下降,如今他们花在功课上的时间,搞不好“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202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调查则发现,新加坡学生平均每周花50个小时读书,其中28.6小时是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另外22.2小时是校外读书的时间。
在学校假期期间,如果这个每周平均时数维持不变,是否意味着校外读书的时间会增加?
无论如何,花多少时间做作业,以及功课的多寡,某程度上来说也是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机会,如果懂得安排时间,即使有假期作业,预计也不会因此而在放假时完全没时间好好享受。
如同文章开篇提到,教育部近几年的几项改革,更多是想鼓励学生利用空出来的时间,自主学习及培养个人兴趣和才能。
在这样的前提下,功课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许才是最值得关注与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