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应以病患为先 不应为了“赚钱”而阻挠病患选择想看的医生

更新:
2024年04月17日 22:36
保险

透明度有待加强

蚁粉是否有这样的经验:

生了病想看私人专科医生,但必须选择保险公司指定名单内的医生,才可以向保险公司索偿?

若自己相识多年的医生离开了指定名单,就不得不改看另一名自己不熟悉的医生。

最近就有读者投函《海峡时报》,建议废除保险公司的指定医生(panel doctor)制度。

读者Ng Sout San认为,这个制度使保户很难获得持续的护理。

她举例说,她与医生A长久以来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当她需要动手术时,保险公司却通知她,由于医生A不在保险公司的指定名单内,若她选择继续看医生A,就得支付2000新元的“非指定医生”自付额(deductible)。

保险公司建议她改看指定名单内的医生B。不料,医生B不久后也离开了指定名单,现在她又得另寻新医生。

Ng Sout San指出,持续的护理对于管理慢性疾病和培养医患之间的信任至关重要。

“不过,保险公司的规定可能影响病患的自主权和持续护理;当新医生为病患进行重复检测,或重新评估之前的治疗方案时,也会增加病患的医疗开销。”

“这跟卫生部的健康SG计划鼓励国人固定看同一名医生,似乎背道而驰。”

医生
不论大病或小病,最好都看同一名医生。(联合早报)

经验丰富的医生 应收取较高费用

不少医生对Ng Sout San的处境深表同情,纷纷致函《海峡时报》直抒己见。

手部专科医生Andrew Yam直言,指定医生制度不仅影响了病患的护理,还扼杀了私人医疗领域的竞争。

据他观察,遇上公共假期或过了办公时间,即使病患需要紧急护理,也不容易找到指定名单内的医生。一些保险公司也依赖非专科医生或非医疗人员来决定要授权哪些治疗。

“病患在等待授权时可能面对手术被推迟或保险公司拒绝承保等状况。如果出现不好的结果,谁来负责?”

Andrew Yam也指出,指定医生的收费目前受限于卫生部收费基准的下半部分。

医生在进行较复杂的手术时无法收取较高的费用,因此在进行较简单的手术时也不会收取较低的费用,这对病患来说是不公平的。

他认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应获准收取较高的费用(包括卫生部收费基准的上半部分),而保险公司也应调整医生的报销额度,由病患来补足剩余的部分。

前官委议员陈艺旋医生对这点表示赞同。她建议卫生部考虑调整报销方式,让保险公司先给医生一笔费用;若病患选择看经验较丰富的医生,再由病患来填补差额。

“这么做有许多好处,医生在收费时会更加谨慎,病患也有权决定要去哪里接受治疗。”

病患
如果病患在等待授权时,面对手术被推迟等状况,谁来负责?(联合早报)

扩大指定医生人数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指定医生制度自2016年开始在新加坡实行,当时由保险业主导的医疗保险专案组建议,保险公司应公开披露遴选指定医生的标准。

但时隔八年,仍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这么做。

保户在不清楚遴选标准的情况下,也只能根据保险公司的“偏好”来选择一名指定医生。

陈艺旋透露,根据现有做法,专科医生加入保险公司的指定名单时,双方都必须签署合同并遵守保密条款。

她呼吁保险公司提高透明度,公布常见手术的收费标准以及给予医生的薪酬。

保险
(海峡时报)

有趣的是,指定医生制度曾获卫生部推举为帮助保险公司控制索偿额节节攀升的良方,因为指定名单中的医生必须承诺不漫天开价,以及不为病患进行不必要的身体检查。

刚入行的年轻医生也透过成为指定医生,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客源”并建立名望。

乍看之下,这个制度似乎对病患、医生和保险公司都有好处。

不过,所有制度都有它的弊端,指定医生制度也不例外。

数年前,新加坡医药协会与保险公司多年来积累的恩怨终于浮出台面。

协会指控保险公司利润过高、理赔过低;指定医生制度不透明,把很多同行拒于门外,剥夺了病患的选择。

病患
指定医生制度是在剥夺病患的选择?(海峡时报)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卫生部委任新加坡医药协会、人寿保险协会以及医学专科学院代表组成三方委员会,探讨如何改进私人综合健保计划(Integrated Shield Plan,简称IP)的管理方式。

委员会的其中一项建议就是扩大指定医生的人数,让保户可从1000多名私人专科医生中选择。

多数保险公司已承诺将指定医生的人数增加到至少500名;日后私人医疗机构提出的索赔中,八到九成将来自这些指定医生,远高于2019年的两成。

新医生很难加入指定医生名单?

不过,新加坡医药协会认为,目前的制度仍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和阻碍。只要医生都遵循收费基准,保险公司其实不必委任指定医生团队。

协会主席黄志光医生指出,虽然指定医生团队的选择如今更加广泛,但可能已达饱和状态,刚进入私人领域的新医生或许很难加入。

“虽然保险公司成立了扩充指定医生团队(extended panels),让专科医生更容易加入,但这点并未获得广泛宣传。病患可能因考虑到额外费用,而不愿寻求他们的服务。”

医生
病患可能因额外费用而不愿寻求新医生的服务。(海峡时报)

在红蚂蚁看来,指定名单内的医生未必个个都是医术高明、经验丰富的医生。

一些收费较高的资深专科医生可能觉得保险公司定价太低或不合理,而不愿加入指定名单。

如果收费控制得不好,保险公司面对的索赔额可能变动太大,反而会增加他们的成本,最后还不是转嫁到病患身上?

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的关系,要与医患关系“和谐共存”,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分享你的文章?

请电邮:antseditorial@redan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