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冠病,中国有一套和其他国家相异的清零策略。追朔传染源,中国也有一套“独步全球”的理论——物传人。
尽管全球大多数科学家皆否定该理论的合理性,强调冠病透过物体传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物传人”近来仍频频被中国卫生当局视为冠病侵入当地的罪魁祸首。
冷冻食品、水果过去几个月都因被中国当局验出病毒痕迹,相继被贴上标签。
最新被视为“物传人”媒介的,是一份来自加拿大的国际邮件。
中国当局声称,该邮件有可能是北京第一起奥密克戎病例的源头。
加拿大邮件如何被推断与病例有关?
1月15日,北京通报1例本土确诊病例,经排查后确认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当地卫生部门随即展开追踪,但并未发现传播源头。
由于该名北京冠病患者发病前14天没离开过北京,并自述曾收发过国际邮件,中国卫生专家团队于是对邮件采样,经核酸检测发现该邮件内外物件均呈阳性,且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北京疾控中心文告指出,该邮件1月7日从加拿大寄出后,途经美国和香港,最后抵达北京。患者于1月11日收到邮件。
同时,该北京病例的基因序列与北京过往其他病例,以及其他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存在差异,反而与去年12月北美和新加坡等地分离的部分毒株有较高相似度。
当局因此推论,“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文告也说,截至目前该加拿大邮件可能接触八人,但除上述患者外,其余接触人员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英国BBC的中文报道说,除了北京,深圳及珠海也同样将当地新增的奥密克戎病例归咎于国际邮件传播。
专家:“物传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加拿大卫生部却出面驳斥中国卫生当局的指控,强调尽管邮件可能被污染,但透过处理邮件或包裹而感染冠病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一般而言,冠病及其变异株不会透过运输时间长达数天或数周的物品或包裹传播。”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教授金冬雁也向BBC强调说,中国当局所谓“国际邮件传播”的推论要进一步成立,必须符合以下两项前提:
- 从污染纸张上分离出活体病毒;
- 证实活体病毒与感染者携带的病毒100%同源。
“如果纸张上检测到的阳性结果只属于死去的病毒,那么对于确认传播源头来说并没有实际意义。”
他还补充说,即使纸张上检测到活体病毒,也不能断定病毒是透过纸张传给病患,因为若病患已经发病,污染物件和纸张的,也有可能是病患本人。
自疫情暴发后,中国一直是“物传人”理论的主要倡议者。
早前曾有一批中国科学家宣称,冠病最早有可能是在2019年透过冷链传入中国,并要求世卫组织对此展开调查。
不过,这套“物传人”的理论已被全球大多数科学家否决。原因是:即使物体表面采集的样本呈阳性,也不代表它们具有传染力,因为它们很可能只是病毒的“尸体”。
同时,在实验室环境中样本可以感染活细胞也并不意味现实中会发生一样的事情,因为在真实世界中感染一个人,病毒量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行。
世卫组织则指出,多项研究发现,冠病透过污染物件传播的风险只有万分之一。
据《南华早报》报道,美国罗格斯大学微生物系教授戈德曼(Emanuel Goldman)直指,一封1月7日从加拿大寄出的邮件,要在四天后于北京感染一名病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只要超过一到两个小时,许多科学家根本无法在一些表面,例如纸张找到活体病毒,尤其是当病毒量和真实世界相符时更是如此。”
他强调,就算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冠病患者身上,也不会找到活体病毒的踪迹,因为冠病主要还是透过呼吸道传播。
“这是一个通过呼吸传播的脆弱病毒,而不是通过触摸。”